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检测六种抗肿瘤抗生素对五种耐药细菌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肿瘤抗生素对耐药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选用6种抗肿瘤抗生素平阳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用微量方法检测其对临床常见的5种耐药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6种抗肿瘤抗生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其他4种耐药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MIC为:4.9×10-3~2.9×10-6mol/L;MBC为:7.5×10-4~2.9×10-6mol/L。结论:6种抗肿瘤抗生素抗耐药细菌的作用依次为: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多柔比星>放线菌素D>表柔比星。  相似文献   
2.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是最常用的Clauss 法,本文作者介绍一种用粘度计测定血浆和血清粘度,根据二者之差计算出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方法。研究包括健康人、冠心病、炎症与非炎症以及外科病人共110例,均用新鲜标本用Clauss 方法测出纤维蛋白原含量,然后每一标本在粘度计上测出血浆相血清粘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1725×[血浆粘度(Pr)-血清粘度(SV)]+70。结果表明,Clauss 方法和粘度计算法两者有密切相关性(γ=0.914,p<0.000001)。在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时(<2.00g/L),粘度计算法的重复性比Clauss 方法差,CV 值分别为2.95%和10.98%;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的检查对某些疾病,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述及脑脊液生化检查中葡萄糖、蛋白质、乳酸、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谷氨酰胺、β_2M、新喋呤、某些肿瘤标志物等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对309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培养出病原菌210株,病原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分离出产ESBLs 54株,耐亚胺培南病原菌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外科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因子(RF)为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胶原结缔组织病、肝病以及多种慢性疾病时出现的一种多株系自身抗体。过去认为RF 在RA 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RF 是病理性球蛋白,其抗原决定簇为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异性Fc 受体。现在已经阐明,RF 既可能是IgG,也可能是IgM、ISA、或者IgE;它们的靶抗原均为IgG,其结合部位一般认为在IgG 的Fc 段。关于RF与IgG 的结合,现在认为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IgG 分子相互聚集,产生了抗原的多价性,促进与RF 的结合。本文将RF 的一些近年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透室血液透析用的B液细菌含量超标情况,找出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细菌含量,并鉴定细菌种类。结果:过夜保存和现配血液透析用的B液细菌检测不合格;反渗水和A液细菌检测均合格;将细菌数严重超标的B液和合格A液与合格反渗水按1∶34混合而成的透析液(即透析器进口水)细菌检测也合格。结论:血液透析用的B液细菌含量超标与B液过夜保存或B液配制过程中污染有关;建议每月进行B液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伤口标本细菌检验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伤口有感染征兆时,应及时进行细菌学检验,感染的伤口也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根据药敏感试验结果指导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然而,就伤口的标本而言,何时采集?如何采集?采集何部位?标本如何运输等均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师对伤口感染的分析与处理。本文参考有关资料,对有关问题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8.
临床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UTI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作对2004年8至12月自中段尿培养标本中分离到的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率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自动化分析大大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CV值一般都低于5%。仪器能精确的测出细胞内的RNA存在量,以此来确定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并将网织红细胞分成高荧光率、中荧光率、低荧光率三部分。这些新的实验参数的临床应用为造血系统疾患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新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籍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帮助,但亦有一些混淆的问题.作者介绍一种根据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来鉴别血尿的来源.方法:取中段尿20毫升,250g离心5分钟,上液倾掉,沉淀物重新悬于10毫升稀释液中,用电子颗粒大小分析器测出红细胞容积,并绘出分布曲线.结果与讨论:根据尿红细胞容积大小分成: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