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及P170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端粒重复放大程序-酶标法(TRAP-ELISA)和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37例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染色体分析和P170糖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7例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70.27%,P170糖蛋白阳性率为43.205,染色体的异常率达54.00%,端粒酶表达与P170糖蛋白显示出一致性,端粒酶与P170糖蛋白均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仅为14.30%,端粒酶阳性者其染色体的异常率达65.40%,而阴性者仅为27.30%(P<0.01),端粒酶阳性者CR率为38.46%,阴性者CR率为72.73%(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阳性的AL患者预后较差,端粒酶活性与P170糖蛋白呈正相关并且染色体的异常比较高,提示三者的高表达是影响AL临床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具有ph染色体阳性和融合基因BCR-ABL的获得性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现唯一的治愈方法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但在我国因供体及经费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只能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其自然病程,最终进入急变期。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选择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且抑制造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ph染色体阳性细胞合成BCR-ABL酪氨酸激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奈西雅的不同用法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对65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奈西雅1天用药组(32例)和3天用药组(33例).1天用药组在化疗前15分钟静注奈西雅0.3mg 1次,3天用药组在化疗当日及其后2天每天静注奈西雅0.3mg1次.[结果]恶心的控制率为86.2%,1天用药组及3天用药组对恶心的控制率分别为84.4%和87.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止呕率为89.2%,1天用药组和3天用药组的止呕率分别为87.5%,90.9%,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奈西雅1天用药和3天用药疗效无差异,说明其药理作用持续时间及半衰期均较长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奈西雅的不同用法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对65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奈西雅1天用药组(32例)和3天用药组(33例)。1天用药组在化疗前15分钟静注奈西雅0.3mg1次,3天用药组在化疗当日及其后2天每天静注奈西雅0.3mg1次。[结果]恶心的控制率为86.2%,1天用药组及3天用药组对恶心的控制率分别为84.4%和87.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止呕率为89.2%,1天用药组和3天用药组的止呕率分别为87.5%,90.9%,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奈西雅1天用药和3天用药疗效无差异,说明其药理作用持续时间及半衰期均较长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远端骨折25例行锁骨钩板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早期和内置物取出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移位锁骨远端骨折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钩钢板取出后表现为疼痛不适等现象均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穆会君  谢平  沈云峰 《山东医药》2006,46(25):22-24
目的通过观察耐药/非耐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患者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探索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用TRIzol抽提外周血标本总RNA,逆转录生成cDNA并标记后,与含有4096个人类已知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检测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在两者间的差异表达。结果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有150个基因表达显著差异,包括耐药组83个基因低表达,67个基因高表达,其中凋亡调控相关基因有6个低表达,8个高表达。结论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复方青黛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含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是一种有毒物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近5年来应用此制剂治疗了恶性血液病3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8年6月—2002年3月的住院患者,9例为初发急性早幼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复杂核型异常(CCA)的价值。方法 应用M—FISH技术对2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显示CCA的CML—BC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除标准t(9;22)(q34;q11)外,通过M—FISH技术共检出69种结构异常,其中10种为平衡易位,59种为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1种插入、6种缺失及52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26例CML—BC患者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除标准t(9;22)外异常最多涉及的染色体是17号、2号、8号及16号。1例标本M—FISH未检出CCA,6例标本检出了CC分析未发现的异常核型。M—FISH明确了16种CC分析未确定的异常,纠正了5种CC分析识别错误的异常,还发现了CC分析未检出的35种染色体易位,其中der(9)t(16;6;9;22)和der(18)t(16;18;19)在既往文献中未见报道。结论 对伴有CCA的CML—BC以M—FISH技术可以发现和纠正CC分析漏检及误检的染色体异常。伴有CCA的CML—BC与CML常见的附加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126例和对照组129例,氟伐他汀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mg,对照组不服氟伐他汀.平均随访1.5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及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为(59.6±10.5)mg/min和(104.4±25.2)mg/min,P<0.05),对照组为(87.5±12.3)mg/min和(110.6±19.7)mg/min,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氟伐他汀组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独立于调脂作用.2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10.6)ml/min·m2和(76.3±8.4)ml/min·m2,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减少合并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且独立于其调脂效应,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破坏增多及生成减少共同参与其发病.既往普遍认为儿童及育龄期妇女为ITP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ITP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年龄≥60岁的老年人已经成为新的ITP高发人群.由于ITP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对治疗反应及耐受性较年轻患者差,更易发生严重的出血症状,病死率增高.目前,针对ITP老年患者的经典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但是约1/3的ITP老年患者接受治疗后,疾病仍迁延不愈.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米司亭与艾曲波帕、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等新药在治疗ITP老年患者中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然而根据ITP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个体化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拟对ITP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结合ITP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