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肿瘤学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的18例成人急淋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转归。材料和方法1.病例及治疗方法:成人急淋18例,经骨髓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确诊同时作免疫分型。诱导缓解方案以 VMP(VGR、MTX、Pred),VP,POMP(6MP、VCR、MTX、Pred)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4岁,1984年2月始感乏力、头昏、纳差、消瘦,呈进行性加重。一个月后血红蛋白(Hb)3.5g/L,白细胞(WBC)4.6×10~9/L,血小板30×10~9/L而急诊入院。无发热、出血、骨痛、视物障碍及尿便异常。既往健康。查体:消瘦,重度贫血貌,皮肤未见异常,浅淋  相似文献   
3.
t(14;18)(q32;q21)涉及14q32上的IgH基因和18q21上的bcl-2基因,易位结果形成bcl-2/IgH融合基因。bcl-2的断裂区在3′端的非翻译区内,该区对bcl-2的表达起调节作用。融合基因仍能编码完整的bcl-2蛋白,由于失去了3′端的调节,使bcl-2过度表达、细胞寿命延长、凋亡减少,起到癌基因作用。转染bcl-2/IgH的转基因鼠,淋巴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bcl-2的断裂区和IgH的D区和J区均有chi样序列,在IgH发生重排时,DNA重组酶对chi样序列的误认可能是发生易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全军第一届血液专业学术会议于1984年11月29日~12月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7篇,大会宣读70篇。下面谨就会议讨论的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一、红细胞系统疾病 隐性缺铁及缺铁性贫血(IDA)的防治受到重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测定268例正常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发现73.8%的临产孕妇无贮备铁,228份脐带血的SF平均值为临产孕妇SF平均值的12倍,提示新生儿SF与母血SF水平无关。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调查200名献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对慢性再障(CAA)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亚群作了检测,结合骨髓GM-CFuc体外培养结果,血液学检查及临床特点对再障发病机理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 1.慢性再障31例(其中纯红再障1例,缓解期再障4例)。男2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岁(14~66岁),平均病程5年(0.5~25年)。常规用雄性激素和/或强的松治疗。诊断及疗效判定按1981年全国再障座谈会标准。4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2.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所用单克隆抗体及其特异性见表1。DAKO系丹麦DAkopaHs产品,OKT_4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16例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GM-CFU-C体外培养结果,并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 1.病例: 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符合1981年4月廊坊会议制订的慢性再障诊断标准。男14例,女19例。年龄6~62岁,病程1月~19年。16例有药物或化学物质接触史,2例有肝炎史,15例无诱因。骨髓增生减低的20例,增生活跃的13例(全片巨核细胞0~6个者8例,7~8个者5例)。测定GM-CFu-C前有输血史的18例,无输血史的15例。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用PCR技术检测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临床意义汪月增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重要方法,但移植后4年的复发率仍达15%~60%,复发率的高低主要与移植时的病期及供体骨髓是否去除T细胞有...  相似文献   
8.
原发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五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五例田小清汪月增纪小龙楼方定原发于脾脏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较少见,我院于1969年至1994年4月共收治5例,均为住院患者,并经手术证实。现将临床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附表)5例均为男性,诊断时平均年龄47岁(...  相似文献   
9.
骨髓移植的临床研究始自30年代,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但早期成功率很低。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进展,各种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20年,我国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长足进展,目前几乎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移植单位。但也应当看到在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反应等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3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5例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6~96个月。结果男性患者占74·3%;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多(71·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1·4%(32/35),霍奇金病占8·6%(3/3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40~50岁发病占15/32(46·9%);NHL中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比例65·6%(21/32),T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占28·1%(9/32),2例未分型占6·3%;3例霍奇金病患者中1例死于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亡9例,其中常规化疗组6例,移植组3例;起病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及腹水的患者4例中2例死亡。结论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男性多见;B-NHL多见;临床表现以腹部症状为主,包块巨大、有腹水及肝功异常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