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恶性疾病患儿具有发生严重或致死性水痘的高度危险性,而正常成人患水痘的危险性也比正常儿  相似文献   
2.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建德县罹患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危险因素。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证实的97例EHF病例,按年龄、性别和住同一医院与其他疾病病人作1:1配对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村中曾有EHF史、外出他县、野宿和直接接触鼠类四个因素是罹患EHF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5.67、11.94、18.18和7.36。病例家属隐性感染率(4.95%)与对照家属隐性感染率(5.12%)相似;病例与对照家中捕获的鼠类及其EHF抗体、抗原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菌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增长和流行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最严重的泛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使抗生素的治疗选择濒临绝望的境地。为应对多重耐药菌,在加强耐药监测指导临床治疗的同时,也在不断探讨新的治疗措施。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的流行状况和治疗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病原菌在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称为脓毒败血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并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预防血流感染发展至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血培养仍然为血流感染诊断的参考方法,但其灵敏度低且耗时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快速鉴定感染病原体同时筛查耐药基因。感染是病原体、宿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多种组学技术可望为血流感染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整合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告应用细胞培养来源的血凝素建立的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与常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比较,结果完全一致。EHF病人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低于免疫荧光抗体滴度。作者等对EHF病人血清中HI抗体的动态变化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与免疫荧光抗体变化趋势相近似。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技术正逐渐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本文对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及发展趋势、质量控制、实验室结果与临床的联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二三十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持续出现,同时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趋势。2002年底出现的SARS和2003年起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并感染人类的事件震惊世界,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恐怖活动,也同样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故当前医疗卫生工作者正面临着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疫苗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适当的佐剂,不再是单纯地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水平,而更着重于选择性地诱导产生有效防御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特异性应答的类型。本文从辅助性T(Th)淋巴细胞亚型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角度,对新近研究开发的重要选择性佐剂(油性乳剂、脂多糖、皂苷、脂质体以及细胞因子)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with Renal Syndrome,HFRS,以下简称出血热)为一组伴有肾脏病变,由抗原性密切相关的不同血清型或亚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的总称,包括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出血性肾病肾炎、流行性肾病、地方性良性肾病和鼠传病毒性肾病等。多年来该病的研究进展缓慢,但自1978年 Lee 首次从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