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部位有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皮肤温度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性,以温度变化情况量化风险水平,探讨该指标监测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连续整群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呼吸科ICU、急诊科ICU、CCU患者415例,获取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线数据,以及每日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以X-tile分析计算皮肤相对温差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效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结果 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该指标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为-0.1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约登指数为0.753,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89.89%。当皮肤相对温差≤-0.1 ℃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以入院后第4、5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高(3.44%),其发生风险是皮肤相对温差>-0.1 ℃时的6.63倍[HR=6.36,95%CI(3.91~10.36)]。结论 皮肤温度监测能够较好地预测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建议应密切关注患者入院后第4、5天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当皮肤温度降低(相对温差≤-0.1 ℃)时,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用水水温对专人专用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儿120 例进行随机分组,根据患儿住院期间雾化治疗后雾化器冲洗和浸泡用水的温度不同,设立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水温为15~25 ℃,试验组根据水温不同分为3组:A组(30~45 ℃),B组(50~60 ℃),C组(>90 ℃),其余均按照常规进行冲洗、浸泡,统一方式晾干保存。分别在雾化器开始使用后的第1、第3、第5、第7天,对保存备用的雾化器表面采样送检。根据合格标准比较不同使用时间和不同分组雾化器表面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结果:雾化器使用1 d,对照组合格率为96.7%,各试验组合格率均为100.0%(P >0.05)。雾化器使用3 d,对照组合格率为50.0%,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66.7%,B组90.%,C组100.0%(P <0.001);使用5 d,对照组合格率为48.1%,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3.6%,B组92.9%,C组100.0%(P <0.01);使用7 d,对照组合格率为52.9%,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0.0%,B组92.3%,C组100.0%(P <0.01)。结论:在常规的清洗保存下,随着清洗用水水温升高,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的有效清除率提高。50 ℃以上水温可以有效清除雾化器表面的残留微生物,达到雾化器的有效清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使其更安全、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6.
胃肠道间质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7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发病年龄48.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胃13例(48.1%),空肠7例(25.9%),回肠5例(18.5%),十二指肠、结肠各1例(各3.7%)。本组病例术前均未能确诊。27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良性21例(77.8%),恶性6例(22.2%)。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18例,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16例无局部复发、转移;2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手术;恶性GIST6例,平均随访26.4个月,3例局部复发再手术,1例肝肺转移:2例死亡。5例恶性GIST术后辅以不规则化疗,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肿瘤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目前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应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芹菜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10、30、60、90)μmol/L]的芹菜素在(24、48、72)h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芹菜素处理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运用四唑盐比色法(MTY)检测芹菜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经芹菜素处理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完整,胞浆浓缩,核染色质固缩,细胞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MTT法检测显示芹菜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芹菜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7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发病年龄48.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胃13例(48.1%),空肠7例(25.9%),回肠5例(18.5%),十二指肠、结肠各1例(各3.7%).本组病例术前均未能确诊.27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良性21例(77.8%),恶性6例(22.2%).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 18例,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16例无局部复发、转移;2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手术;恶性GIST 6例,平均随访26.4个月,3例局部复发再手术,1例肝肺转移2例死亡.5例恶性GIST术后辅以不规则化疗,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①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②肿瘤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③目前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应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 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肝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50例肝癌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49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通畅,1例致轻度气胸,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肝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化疗效果,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