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本院住院并拟行术后化疗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取6个周期的AC化疗。从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和化疗6个周期后的48 h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监测。对照组均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监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和6个周期的48 h内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检查结果。Pearson相关法分析常规超声、RT3DSTI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绘制RT3D-STI预测蒽环类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ROC曲线。结果:研究组化疗6个周期的Em、Em/Am低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RS、GCS、3D-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化疗3个周期的GAS、GLS、LVtw、MCI低于化疗前、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6个周期的GAS、GLS、LVtw、MCI低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P<0.05)。Em和Em/Am与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P>0.05),GAS、GLS、LVtw、MCI与药物剂量呈负相关(P<0.05)。120例患者随访期间共22例(18.33%)患者出现心脏毒性。根据患者1年随访结果(出现心脏毒性=1、未出现心脏毒性=0)绘制RT3D-STI参数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CI预测心脏毒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73~0.971),当截断值为-197.2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9、0.781;LVtw为0.842(95%CI:0.723~0.962),当截断值为10.87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8、0.797;G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670~0.938),当截断值为-32.6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1、0.844;G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562~0.883),当截断值为-16.76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4、0.87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积极检测RT3D-STI参数可早期预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风险,且是无创性检查,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2.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一般是由于患者误服、主动口服或由经皮肤及黏膜进入体内等方式引起的中毒。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是其对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乙酰胆碱在人体内的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收到持续性的冲动最后衰竭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灵活掌握患者的情绪,运用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力对患者进行周全的护理,使患者的心身得到很好的恢复,病情尽快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江佩  张平洋 《心脏杂志》2022,34(6):688-691
目的 探讨新的右室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在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右心室整体及各节段收缩功能的意义。 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一医院确诊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APE组,同时选择1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新的右室3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室整体环向应变(RVGCS),分析RVGLS与RVEF的相关性。根据右室的人体解剖学生理特点将右室心肌分为7个心肌节段:即流入道侧壁(inflow tract lateral wall,ITL)、流入道前壁(inflow tract in front wall,ITI)及流入道间隔壁(inflow tract septal wall,ITS),流出道游离壁(outflow tract free wall,OTF),流出道间隔壁(outflow tract septal wall,OTS),心尖游离壁(apex free wall,AF)及心尖间隔壁(apex septal wall,AS)。应用新的右室3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右心室7节段心肌纵向及环向应变值。 结果 两组间右心室整体功能比较,与对照组相比,APE组的RVEDV,RVESV数值增高,RVEF数值下降, RVGLS绝对值下降(均P<0.05),而RVGC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右心室7个节段心肌纵向及环向应变值比较:纵向心肌应变值中APE组除心尖间隔壁(AS)外,其余6个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值绝对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0.05)。环向心肌应变值中APE组仅流入道侧壁(ITL)、流入道前壁(ITI)及流入道间隔壁(ITS)3个节段心肌应变值绝对值显著减低(P<0.05)。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RVGLS与RVEF呈负相关(r=?0.58,P<0.05);APE组RVGLS与RVEF呈负相关(r=?0.54,P<0.05)。 结论 APE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新的右室3D-STI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发展现状及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市场的看法。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逐一走访15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以频数统计和类属分析的方式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目前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仅占21.4%,门诊咨询是主要的咨询方式,咨费多集中在80~150元/小时,咨询人员50%以上采用兼容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平均每个咨询机构月咨询量约53人次,咨询机构经营状况处于“非盈利”状态的占到60%以上,学生和30~45岁的成年人是咨询机构的主要客源。结论 目前心理咨询市场存在缺乏市场规范、咨询人员良莠不齐等问题。咨询师们强烈呼吁国家成立管理机构、出台相应政策法规规范心理咨询往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例接受CRT的患者和2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正常人,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研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心室功能及心肌运动同步性,超声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16节段面积应变达峰时间最大差(A-Max-Ts)和标准差(A-Ts-SD)。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患者术前LVEDV、LVESV增大,LVEF、GLS、GCS、GRS减低,A-Max-Ts、A-Ts-SD延长。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GRS较术前稍有改善(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LVEDV、LVESV明显减小(P<0.05);LVEF、GLS、GCS、GRS明显升高(P<0.05),A-Max-Ts、A-Ts-SD缩短(P<0.05)。术后1月与3月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T近期即可较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有效观察左心室功能及心肌运动同步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CRT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T)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8例,于CRT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常规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采用3DT技术分析左心室16节段面积应变达峰时间最大差(A—Max-Ts)和标准差(A—Ts—sD)。将术后LVESV缩小≥15%定义为CRT短期治疗有效。18例患者中,CRT短期治疗有效组11例,CRT短期治疗无效组7例。结果与术前比较,有效组术后LVEDV和LVESV减小,LVEF增高,A—Max—Ts和A-Ts-SD缩短(P〈0.05);无效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术前A—Max—Ts和A—Ts-SD大于无效组(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术后LVEDV和LVESV较无效组减小,LVEF增高,A—Max—Ts和A—Ts-SD缩短(P〈0.05)。A—Ts—SD是预测LVESV≥15%的独立因素,A—Ts-SD为48.2ms时预测CRT短期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3.3%。结论CRT短期即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3DT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预测CRT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圆周和径向应变,探讨3DT在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8例,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2DT和3DT分别分析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DT测得的RS较术前稍有改善(P<0.05),其余参数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DT测得的RS、CS及2DT测得的RS较术前改善(P<0.05),其余参数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种方法测得的LS、CS、RS及其他参数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得左心室纵向、圆周和径向应变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近期即可较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3DT能有效观察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可用于评价CRT治疗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