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异位妊娠破裂5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7月~1995年12月我们共收治异位妊娠破裂242例,误诊51例,误诊率21%,其中门诊误诊34例,术前误诊17例。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9~46岁。初次妊娠5例,有流产史而未生育11例,有分娩史而无流产史12例,有流产史又有分娩史23例。置宫内节育器29例,输卵管结扎1例,有剖宫产史7例,不孕史4例,阑尾炎术后3例,异位妊娠破裂术后1例,卵巢肿瘤切除术后1例。1.2 临床表现 症状:有停经、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者26例…  相似文献   
2.
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宫颈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据文献报道,宫颈裂伤占软产道损伤的19.4%,严重的宫颈裂伤,如果发现、处理的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造成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远期宫颈松弛症、宫颈外翻等,且是宫颈癌的诱发因素之一.本文就2009年我院分娩发生宫颈裂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毕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15-116
目的:探讨如何促进产妇会阴侧切甲级愈合。方法:在6800例行会阴侧切产妇的切口护理中,结合心理饮食指导,对产妇采取洗、照、敷等综合措施。结果:产妇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可使切口愈合良好,进而减少产褥感染的机会。结论:对会阴侧切产妇应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甲级愈合,减少产褥感染。  相似文献   
4.
脐带围绕胎儿颈部、四肢或躯体者称脐带缠绕。约 90 %为脐带缠绕颈部 ,称脐带绕颈[1] 。脐带绕颈是产程中造成胎儿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甚至新生儿死亡。我们对 32 5例脐带绕颈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寻求最佳分娩方式 ,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脐带绕颈者 32 5例 ,其中 37~ 4 2孕周者2 98例 (占 92 % ) ,>4 2孕周 17例 (占 5 2 % ) ,<37孕周 10例 (占 3 1% )。2 结果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糸见表 1;脐带绕颈对胎儿预后影响见表 2 ;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影响见表 3。表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时诱导干预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排尿效果的影响, 为临床有效预防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减轻产妇痛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产科收治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后护理, 指导产后6 h内主动排尿;干预组产妇采用适时诱导排尿干预, 分别于产后2、4、6 h进行一般状况和膀胱尿量评估, 并实施个性化的指导, 包括按摩宫底的频率、饮水量的控制、诱导排尿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等, 至产妇完成首次排尿且无不适主诉时, 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有无膀胱刺激征及产后不同时段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年龄(29.60 ± 3.20)岁, 干预组年龄(28.81 ± 3.42)岁。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为(6.89 ± 2.18)h, 短于对照组的(9.11 ± 3.86)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 P<0.01);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量为...  相似文献   
6.
潘晓萌  杨永华  毕嫣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3+175-173,175
目的初步探讨对阴道试产中诊断为胎儿窘迫而采取不同助产方式对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5月在本院经阴道试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17例,该217例新生儿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均诊断为胎儿窘迫,而分别采取了会阴侧切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助产。在胎儿娩出后1min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会阴侧切率为29.49%,胎头吸引器助产率为36.87%,产钳助产率为33.64%。经会阴侧切术娩出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值≥7.10且〈7.20为32例(50.00%),pH〈7.10为7例(10.93%);经胎头吸引器助产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值≥7.10且〈7.20为39例(48.75%),pH〈7.10为6例(7.50%);经产钳助产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值≥7.10且〈7.20为16例(21.92%),pH〈7.10为4例(5.48%)。结论合适的助产方式可以减少因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而引起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值的降低。解决胎儿窘迫急需分娩者,产钳术比胎头吸引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徒手旋转胎头法在头位难产产程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嫣  宋雁  康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43-1244
<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是引起头位性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容易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产程延长,增加手术助产机会及感染风险,而及时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可以有效降低母儿不良预后的发生几率。本文通过观察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产程,比较及时进行徒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