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指导。方法: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吸烟史、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微量蛋白尿(MAU)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吸烟史、微量蛋白尿(MAU)、餐后2小时血糖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年龄、吸烟史、微量蛋白尿(MAU)、餐后2小时血糖相关;吸烟史、微量蛋白尿(MAU)、餐后2小时血糖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的意义及血糖控制对危重症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并内科危重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水平。人选后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血清内脂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C肽并计算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糖控制良好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血糖控制差者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波动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可积极的控制血糖并降低血糖波动,可以减少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兰仓峰  段雪萍 《陕西中医》2005,26(4):306-306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固摄类中药配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基本方 (黄芪、太子参、山药、金樱子、白茅根等 )配强的松治疗本病 43例 ,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 2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结果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最为重要,按血红蛋白浓度值分为轻、中、重三种,血红蛋白浓度值〈90g/L为轻度,60~80g/L为中度,〈60g/L为重度。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T3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笔者采用单纯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依据中医治疗原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石君惠  高红贞  段雪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36-2138
目的: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ICU患者110例,分析总结ICU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10例ICU院内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结论: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因和护理对策,对医院感染降至最低水平起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糖尿病如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极为重要,观察三种不同降糖方案之间的差别,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胆结石患者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应用微量泵进行持续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使血糖达标。比较三组间降糖效果、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微量泵持续胰岛素输注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可以快速、有效、安全,经济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正>甲巯咪唑为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首选药物,因作用较丙硫氧嘧啶强而凑效快,且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在临床广泛使用,其作用机制是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酸残基碘化,抑制单碘酪氨酸碘化为双碘酪氨酸及碘化酪氨酸偶联形成各种碘甲腺原氨酸[1];而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nephrin与肌酐比率(UNCR)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nephrin和RBP-4的含量,依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进行UNCR与RBP-4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N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UNCR阳性率为51.7%,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NCR阳性率均大于95%,UNCR与RBP-4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RBP-4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R和RBP-4在糖尿病早期诊断和预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中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UP)的相关因素,分析影响U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焦虑、抑郁及睡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21年4月~2021年9月的MHD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量表[5-D瘙痒量表(5D-IS)、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瘙痒组与无瘙痒组,瘙痒组又分为轻度瘙痒组、中度瘙痒组、重度瘙痒组;根据年龄将>65岁患者设为老年组,<65岁患者设为非老年组。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7例MHD患者中患UP 153例(患病率67.4%);瘙痒组患者在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及甘油三酯(TG)较无瘙痒组患者更高(P<0.05);而在不同瘙痒程度的UP患者间,年龄、CRP及血清无机磷(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CRP在重度瘙痒组高于轻度瘙痒组,中度瘙痒组血清无机磷(IP)高于重度瘙痒组(P<0.05)。二元Log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