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利用微直播宣传无偿献血效果,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开辟新思路。方法 2017年6月14日秦皇岛市中心血站借助本市广播电视台"爱秦皇岛"、"丽蕊说事"2个微信公众平台微直播窗口,在机采科同时向社会直播捐献单采血小板等全过程,直播时长100 min,知名主播丽蕊等献血者参与了直播。结果微直播当日观众达48 620人次,直播后24 h、第10日和第20日观众分别增至51 016人次、60 629人次和61 294人次。共收到评论105条。结论利用微直播在"互联网+无偿献血"宣传中应用,能迅速扩大无偿献血宣传受众面,提升无偿献血者招募效率,可作为传统宣传招募模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知识及预防措施的认知度,积极探索无偿献血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因ALT造成无偿献血者无法献血及血液报废现象,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市参加无偿献血单纯ALT≥40的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3个采血点,每个采血点随机抽取单纯ALT≥40的无偿献血者100例,共计300例。结果在300例被调查者中ALT短期增高(1个月内恢复正常)56例,占18.7%;ALT长期增高214例,占71.3%;身体质量指数(BMI)24的196例,占65.3%;BMI正常者104例,占34.7%;生活不规律120例,占40.0%。有高糖饮食习惯者占74.7%、高脂饮食习惯者占68.0%、喜欢吃烧烤油炸食品者占82.7%、经常饮酒者(平均周摄入酒精量1000 g以上)占32%;工作紧张或无规律者占40.0%。大部分被调查者知道运动和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对降低ALT的重要性。能自觉坚持锻炼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仅有34.7%,不经常运动者占76%。结论多数无偿献血者是在献血体检时才发现,且多数ALT升高是由于脂肪肝引起,同时伴随高脂血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水平、提高公民献血率,有效发挥血站健康教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互联网+"模式招募与预约成分献血者效果,为提升成分献血者招募和履约献血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通过QQ群、秦皇岛献血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招募与传统的面对面招募、电话预约、同伴招募进行对比,分析招募并履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效果。结果 2014~2016年通过"互联网+"模式招募并履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分别以53.68%、64.88%和66.87%逐年增长,而传统招募并履约捐献方式分别以46.32%、35.12%和33.13%逐年降低。结论 "互联网+成分献血招募与预约"模式大大提升了成分献血者招募与预约献血的效率,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与预约献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招募与预约献血模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Q群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启奥9.5版)数据库中统计2014—2016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统计入QQ群与未入QQ群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2—3次和≥4次人数和保留率。结果 2014—2016年,入QQ群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重复捐献2—3次和≥4次保留率3年平均为65.20%,而未入QQ群的为11.88%。结论通过QQ群预约与管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能提升保留率,有效的扩大和稳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单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用量和疗效,评价向临床提供单采血小板制品预约模式的适宜性.方法 分析临床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用量及疗效,探讨向临床提供冰冻单采血小板改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做法.结果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疗效要明显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P<0.05),支持了建立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结论 取消冰冻单采血小板,实行并满足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是保障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制品和疗效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瑞杰  杨金本 《中国药房》2008,19(5):368-370
目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方法:建立基层医疗机构ADR监测网络,健全基层医疗机构ADR监测工作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监测人员ADR监测能力。结果: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ADR监测机制和手段,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