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问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1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对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机理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本病例患者特点和国内外文献分析,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高、腺癌、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在服用吉非替尼期间更容易发生间质性肺炎,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1—2月,临床表现以胸闷、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点,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影像学检查以双肺弥漫性浸润性阴影及蜂窝状间质改变为代表,及时判断病因并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吸氧、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一旦发现吉非替尼所致的间质性肺炎应及时停药,大多数患者病情可缓解,早期可控制的间质性肺炎,不是永久停用吉非替尼的绝对指标,应根据患者的获益和药物治疗相关风险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发现时大多为晚期,无手术指征,患者自然病程仅数月.我院2005年采用动脉化疗后镇痛泵持续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20例.为配合新技术开展,保证患者安全,术前我们进行充分讨论及护理设计,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8~64岁,平均49岁.均经CT、AFP/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无手术指征患者,腹腔干动脉造影少血供者6例,中等血供、碘油沉积欠佳者14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karnofsky评分≥70分,单发巨块形4例,多发16例.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一种以膈肌痉挛为特征的病理性呼吸反射,它引起突然性吸气伴有声门突然关闭,在恶性肿瘤中常见,以下收集2010年我科31例患者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我肿瘤科患者,晚期肝癌10例,肝转移癌6例,胃癌4例,肺癌并大量胸腔积液3例,  相似文献   
4.
王琴波  王雨晴  杨谨  陈观水 《中草药》2021,52(3):838-844
目的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是三萜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对其蛋白特性进行分析与预测。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工具对20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中药基原植物SQS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种中药基原植物有关各条SQS氨基酸序列,其在氨基酸长度、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平均亲水系数方面基本一致;所有的SQS均未发现信号肽;二级结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主要的结构元件;所有SQS蛋白均含有4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和在氨基酸的C端有1~2个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植物系统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这20种中药基原植物的SQS的特性差别不大,进化距离也比较近,显示SQS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为SQ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脑室内注射吗啡可以集中其脊髓吗啡受体及中枢吗啡受体作用而对顽固性癌痛有效,并且因用量减少而副作用减少,本文介绍其用法及量的滴定理论公式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肿瘤标志物(tumourmarker)概念:即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以来,肿瘤标志的认识逐渐完善,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不断涌现。它不仅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反映病程、指导治疗、评估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以及提示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某些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发现,使之在探讨肿瘤发生机制中亦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3a来新的肺癌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结果: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多见,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脾脏转移极为罕见。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时间多在卵巢癌术后,少数出现于首次就诊时,多数表现为同时多发性的大网膜及盆腔转移,个别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脾转移病灶。结论:卵巢癌脾脏转移诊断的确立需要结合肿瘤标志、影像学资料和组织病理;治疗方面需采取综合手段,应在准确评估病情的前提下,及时行减瘤术和脾切除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维持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维持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NSCLC maintenancetherapy及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为关键词,共检索到2001-2011年相关文献284篇,纳入分析25篇。结果:维持治疗是近年来为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存质量而出现的新的治疗观点,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标准一线化疗结束使疾病获得控制后,继续给予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部分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患者耐受良好。结论:维持治疗可以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但是其最终疗效和患者的病理类型、EGFR突变状况、体力状况和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密切相关,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是NSCLC患者未来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结果: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多见,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脾脏转移极为罕见。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时间多在卵巢癌术后,少数出现于首次就诊时,多数表现为同时多发性的大网膜及盆腔转移,个别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脾转移病灶。结论:卵巢癌脾脏转移诊断的确立需要结合肿瘤标志、影像学资料和组织病理;治疗方面需采取综合手段,应在准确评估病情的前提下,及时行减瘤术和脾切除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洁悠神用于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146例乳腺癌接受放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4例,用洁悠神外喷放射野,每天3次,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72例,按常规皮肤护理.结果 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30例(40.5%),对照组65例(9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放射性损伤出现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洁悠神能减少或减轻放疗皮肤损伤及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