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MNSF患者根据自我意愿分为对照组27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26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Cobb角角度、Frankel脊椎损伤功能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obb角角度较术前明显缩小,JOA评分明显增加,但观察组缩小及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脊椎损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MNSF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
铁是人体内重要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相应病理改变。目前虽无直接证据表明铁稳态破坏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但已知铁含量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定量磁化率(QSM)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及高敏感性,可在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发现铁的异常沉积,近年已逐渐用于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针对QSM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杭廷顿病、多发性硬化以及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脑内铁代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上下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时的插管技术,造影方法,及栓塞技术。方法:使用PVA颗粒,明胶海绵及弹簧栓对16例患者的37支甲状腺上下动脉进行栓塞。结果:全组病例插管顺利,造影方法正确,甲状腺显影满意,选用栓塞材料合适,栓塞效果好,无异位栓塞和死亡。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探索治疗Graves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米粒体滑囊炎是罕见非特异性炎症,因其外形酷似米粒游离于滑膜腔内而得名,好发于四肢大关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常因关节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就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4例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41~53岁;其中2例因关节周围包块就诊,2例以关节疼痛就诊(表1);均接受MR检查,其中2例接受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 7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采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 38 例纳入对照组,予以短重建髓内钉开展治疗,剩余 38 例纳入观察组,予以小切口 PFNA 开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是 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58%(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是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5.79%(P<0.05)。 结论 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小切口 PFNA 效果显著,有着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恢复快、创伤小和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能使患者早期开展负重行走,可在临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多为暴力因素所致,骨折可同时引起脊柱移位或脱位,加之胸腰段椎管与脊髓的有效间隙相对较小,因此也更易伴发脊髓损伤,增加了治疗难度。后路钉棒系统(posterior screw-rod system,PSS)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目的在于通过重建脊柱稳定性,尽快解除脊髓的机械压迫,减轻脊髓水肿,降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风险,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创造条件。高压氧(herbaric oxygen,HBO)则是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手段,其可通过提升脑脊液、脑组织内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减轻组织水肿从而达到改善脊髓水肿,降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风险。但当前关于HBO联合PSS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报道少见。基于此,本研究采集资料并拟以前瞻性对照研究方式着重探究HBO联合PSS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后采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劣。方法选取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78例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观察组(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及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随访中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融合率分别为95%,97%,末次随访时的VAS、JOA和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2种椎弓根螺钉固定均能取得相当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固定相对更简便经济且创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维生素B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SPF级健康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维生素B6组(20 mg/kg,C组)和大剂量维生素B6组(40 mg/kg,D组),每组各40只SD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对4组大鼠实施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电镜下观察4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形态学变化,检测4组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水平并实施组间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C、D两组大鼠术后BBB评分均优于B组大鼠,但劣于A组大鼠,且D组各时间点BBB评分显著高于C组(P 0. 05)。术后不同时间点C、D两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大鼠,但低于A组大鼠,且D组各时间点斜板实验评分显著高于C组(P 0. 05)。A组大鼠尼氏小体形态清晰,B组大鼠尼氏小体出现明显融合、模糊不清,C、D两组大鼠神经元内尼氏小体融合相比B组有明显减少,D组融合最轻。B、C、D三组大鼠的SIRT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组大鼠,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三组大鼠的iNOS、IL-6、TNF-α、COX-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大鼠,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维生素B6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降低各类炎性因子分泌有关,且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全部病例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DSA或/和PUCK造影。结果 定位诊断率为84.38%(27/32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78.95%(15/19)。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9例,血管性病变15例,其中血管畸形9例、肠小动脉瘤2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动脉硬化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3例,造影阴性5例。直接显示出血征象(造影剂外溢)23例(71.87%)。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价值,尤其对小肠和胆出血病变的诊断更具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