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青海高原138例囊型包虫病临床分析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海高原138例囊型包虫病例。结果表明该地区虫病人以藏,汉族农牧民及与牧业生产有关的干部及生活在牧区的学生为最多见;其感染多发生于儿童期及青年壮年劳动者,发病则多见于青壮年和中老年;从事牧业生产和在牧区活性与包早虫病的感染高度相关,特别是与犬的密切接触直接有关。最常见的为肝包虫病,其次为肺包虫病和腹腔多发性包虫病,其它部位较少见。病人主诉以疼痛和包块为主,不适和胀满次之;体征以腹部包块和  相似文献   
2.
接种性软组织钙化一例报告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杨杰山,王炳文患者,女性,54岁,干部。于两个月前晨练时踢腿过猛,身体后仰跌倒,跌伤腰部及骰尾部而住院治疗。查体发现双臀部可触及多个硬结,局部无红肿,有轻度压痛,硬结较固定,与皮肤无粘连,髓关节内收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3.
公元4世纪的<肘后备急方>记录中开始有骨折包扎术,唐代蔺道人于公元840年提出骨折治疗的四大原则:整复骨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关节软骨缺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多种疾病如血友病、肢端肥大症、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等都能导致关节软骨缺损。而在诸多因素中外伤,如关节内骨折以及关节区的韧带损伤等,引起的软骨缺损更为常见。众所周知,关节软骨缺损靠自身能力修复很难自愈,经久不愈会导致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先天性髋脱位髂骨截骨术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方法取成年男性全骨盆标本(带股骨上端)10俱,将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Salter髂骨截骨后,A组用传统克氏针固定,B组用T形小钢板固定。本实验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将传动杆与第5腰椎相连接,垂直连续加压。记录下植骨处垂直位移变化,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先天性髋脱位Salter髂骨截骨术固定方法中采用T形小钢板固定稳定性高于采用传统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祖国医学文献有关骨伤科的过程中,从上古起直到近百年来,历代都有很大的发展和突出的成就。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搞好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的新医学,以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既然是搞骨伤科工作的,总不能不晓得中国医学关于骨伤科的发展历史吧?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古代时骨折复位的方法、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等在手法治疗中,是比较全面又切合实用的,有一些方法,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因此学习一下祖国医学文献,关于其发展过程,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及矫正度数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45°同时行股骨旋转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45°不行股骨旋转截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4个月,股骨颈前倾角在31°~45°者有3例出现轻度内旋步态.[结论]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除了讲究头臼匹配、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以及关节囊紧缩外,对如何矫正增大的股骨颈前倾角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祸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由此导致的骨科高能量性损伤日益增多,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病例成为骨科治疗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VSO)技术,最初被用于治疗躯干及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用于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problemwounds),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VSD已成为处理这些创伤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外科医生用于各种骨科创面的治疗,但应用过程中常遇到引流管堵塞、封闭薄膜下积液等原因导致疗效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现将该技术在创面应用中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并发症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7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组收治的9例10膝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病例,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单膝关节置换8例,双膝关节置换1例,采用后方稳定型假体,随访资料完整.[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6膝,良2膝,可2膝.对患者手术前和随访时HSS评分进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伞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效果满意.手术前后控制血尿酸、术中彻底清除尿酸盐结晶、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前路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前瞻性地研究其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前路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前路彻底减压,取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结果1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9个月~24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椎间植骨均获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2.3%.有1例发生了断钉,幸未造成副损伤。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直接彻底,可获得神经功能最大改善。中华长城钉棒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内固定材料由钛合金制造,生物相容性好,不必二次取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