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听骨链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听骨链的CT曲面重建(CPR)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耳(122例)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检查,对听骨链行CPR。50例(80耳)为正常听骨链,72例(85耳)为病变组。主要扫描参数:准直0.5mm,螺距0.875,重建间隔0.2~0.3mm,重建矩阵1024×1024。结果(1)正常听骨链组:1幅图像上清晰显示3个听骨及其关节。(2)临床应用:39例颞骨外伤中,听骨链异常的18例;锤砧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各5例,砧镫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分别为5例及6例,锤骨柄骨折1例。16例外耳发育不良中,骨性外耳道闭锁13例,膜性3例。骨性外耳道闭锁最常见的伴随听骨畸形是锤骨柄发育不全(10例),中耳腔变窄、听骨缺如3例,锤砧融合伴砧骨长突缺如1例。不伴随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的听骨畸形2例,1例为双耳砧骨长突缺如,另1例为砧骨长突发育不全伴砧镫关节不连。慢性中耳乳突炎15例,6例合并胆脂瘤者听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鼓室硬化症1例。结论听骨链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诊断传导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 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 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锤骨畸形,55耳(55/69,79.71%)砧骨畸形,27耳(27/69,39.13%)镫骨畸形。60耳(60/69,86.96%)见不同程度面神经管(FNC)畸形,包括17耳(17/60,28.33%)FNC位于鼓室段低位,其中14例单侧小耳畸形FNC鼓室段低位,患侧FNC鼓室段上缘与水平半规管内端垂直距离[1.40(1.20,1.50)mm]大于对侧[0.80(0.60,0.80)mm,Z=-4.533,P=0.001]。57耳(57/60,95.00%)FNC乳突段前位,其中45例单侧小耳畸形FNC乳突段前位,患侧FNC乳突段中点至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7.10(5.70,8.50)mm]小于对侧[11.00(10.00,12.10)mm,Z=-7.531,P=0.001];2耳(2/60,3.33%)FNC迷路段-乳突段缺如;1耳(1/60,1.67%)FNC鼓室段-乳突段缺如;5耳(5/60,8.33%)见FNC鼓室段裂缺,3耳(3/60,5.00%)FNC明显纤细,7耳(7/60,11.67%)见FNC乳突段分叉畸形。结论 颞部HRCT及MPR、CPR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各听小骨、听骨链及FNC畸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高分辨率CT(HR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HRC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图像及MRI,观察病变侧内、中耳各解剖结构的形态,测量病变前庭导水管的径线,总结分析本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双侧患病18例,单侧3例,18例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2例合并双侧耳蜗发育不良,1例合并单侧听骨链畸形.结论 综合应用HRCT的MPR、CPR图像及MRI,可更全面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其伴发畸形.  相似文献   
4.
80 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形态螺旋CT图像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揭示国人正常青年男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骨性形态特征,建立该人群TMJ骨性形态参考值。方法对40例正常国人青年男性(21~24岁)的TMJ区行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TMJ骨性形态的各参数测量值左右侧TMJ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左右侧测量结果合并得出各参数的参考值;计算各参数的变异系数显示该人群中TMJ的功能面较非功能面形态变异小,髁突纵轴倾斜角在所有的测量参数中变异系数最小(0.058);关节窝前后径(0.074),髁突左右径(0.075),髁突外1/3前后径(0.090),关节窝左右径(0.112)变异系数也比较小;在所有的测量参数中髁突垂直倾斜角、关节窝顶骨质厚度、髁突水平倾斜角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0.663,0.638,0.390)。结论MSCT配合MPR可以实现对TMJ骨性形态进行精确而全面的测量,建立TMJ骨性形态参考值,该参考值可作为临床TMJ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人工TMJ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囊性间皮瘤是一种间皮来源的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发生于衬有浆膜的胸膜、心包或腹膜间隙的间皮组织[1],常发生于盆腔脏器的表面,但也可发生于腹膜后[2-3].由于临床上腹膜后囊性间皮瘤非常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腹膜后囊性病变有时难以鉴别.笔者报道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囊性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通过对该肿瘤的认识,以及与腹膜后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 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 vs. 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1例中良性肿瘤10例(47.6%),包括血管瘤4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11例(52.4%),包括横纹肌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例,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各1例.血管瘤呈渐进性显著强化,常伴钙化,MRI T2WI病灶内见流空信号.神经鞘瘤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伴有出血、坏死、囊变.神经纤维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含有散在钙化灶.脂肪瘤CT及MRI均表现为脂肪密度/信号肿块,边界清晰.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及淋巴瘤浸润性生长并向邻近间隙蔓延,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边界较清楚,强化明显,可伴不规则钙化.腺样囊性癌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筛状”改变.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为不均匀软组织肿块,病灶中央及周边有流空血管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颞下窝原发性肿瘤少见,熟悉其影像学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SCT对41例外伤性面瘫的颞骨行高分辨率轴面扫描。用Ph ilipsMx8000MSCT工作站,行岩锥感兴趣区的多平面重建(MPR)及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CPR)。观察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中耳腔、乳突积血及外耳、中耳、内耳和面神经管的受累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39例颞骨有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其中岩骨纵行骨折34例,横行骨折2例,混合型2例,1例岩骨无骨折,但颞骨鳞部骨折,2例未发现骨折。其中2例为双侧岩骨骨折。面神经管的CPR及MPR显示21例患者面神经管受累,9例可见骨碎片。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的全貌及其损伤,对外伤性面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研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方法对15例(17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进行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图像后处理在Philips Mx8000工作站进行。结果17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膜性闭锁2耳,骨性闭锁13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及耳后瘘管1耳。鼓室畸形3耳。听小骨先天畸形7耳。内耳畸形1耳。面神经管异常17耳。其中面神经管总长度变短11耳,面神经管走行异常5耳,面神经管位置异常9耳,面神经管管径变细1耳,面神经管分叉1耳。结论MSCT高分辨率扫描加CPR技术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有利于临床医生术前详尽了解面神经管的行程,减少不必要的面神经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近端的形态变化及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将14例(15髋,CroweⅡ型9髋,CroweⅢ型6髋)成人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侧股骨设为治疗组,男2例,女12例;年龄35~61岁。所有患者均未行矫形治疗。15例(15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健侧股骨为对照组,男3例,女12例;年龄35~57岁。其中12例为治疗组单侧脱位,3例为单侧Crowe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对股骨进行CT扫描,测量股骨头高度(height of centre of femoral head,HCFH)、峡部位置(isthmus position,IP)、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股骨前倾角和髓腔闪烁指数及髓腔宽度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CFH分别为50.1±6.7mm和50.1±7.4mm,IP分别为107.4±21.5mm和108.7±18.1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分别为138.3±10.0°和126.7±5.7°,前倾角分别为36.5±15.9°和18.8±5.4°,髓腔闪烁指数分别为4.47±0.40和5.01±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腔宽度方面,治疗组在小转子中点上2cm和小转子中点下4cm的内外侧和前后侧宽度均较对照组变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峡部水平的髓腔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评估股骨近端的形态学变化,选择直型较小号的股骨假体,术中放置股骨假体于合适的前倾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