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魏伟安  杨吉钱  熊胜  易婷  金科 《放射学实践》2021,36(9):1137-1141
【摘要】目的:探讨噪声指数结合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在学龄前儿童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探寻适合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的最佳扫描方案。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行上腹部CT检查的学龄前儿童50例,按噪声指数(NI)值不同随机分为5组(NI值分别设为9、11、13、15、17),每组10例。CT检查采用 GE Revolution CT机,管电压100kV,管电流50~350mA,所有图像均行ASIR-V(权重分别为0%、20%、40%、60%、80%、100%,共6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NI和ASIR-V权重条件下图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等客观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随着NI值的增大,图像的SD、CNR、CTDIvol、DLP等逐渐降低,NI=15、17组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评分低于3分;随着ASIR-V权重的增大,图像的SD、CNR等值逐渐升高,权重为40%和60%的图像显示效果最佳。NI=15且ASIR-V为40%、60%图像的主观评分大于3分,CTDIvol和DLP较NI=9组分别下降了约55.5%和54.4%。结论:学龄前儿童上腹部CT平扫采用低管电压100kV结合NI=15及ASIR-V40%的扫描方案,可以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取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疑似急性肠梗阻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DR和CT检查。以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81例患儿中,肠梗阻患儿58例,CT和DR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1.38%和87.93%,特异度分别为86.96和82.61%,准确率分别为90.12%和86.42%,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3和0.679,Mc Nemar检验结果显示,2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58例肠梗阻患儿中,粘连性梗阻19例,肠套叠16例,先天性肠梗阻11例,嵌顿疝5例,坏死性肠炎3例以及肠扭转4例,CT和DR对肠梗阻病因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1.38%和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8例肠梗阻患儿中,小肠低位梗阻48例(82.76%),小肠高位梗阻6例(10.34%),结肠梗阻4例(6.90%)。CT和DR对梗阻部位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4.83%和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对小儿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与DR检查相当,但对梗阻病因和部位判断较DR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CT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H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T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患儿均为巨大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平均最大径7.3(4.9~16.9)cm;6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囊腔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由富于血管的成熟的结缔组织所组成。【结论]MHI。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良性肿瘤,CT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