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杨伟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6-2967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剥脱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点式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5.88%(1/17)]与对照组[21.43%(3/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9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下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6.7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其应用腹腔镜切除术可减小手术创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显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常见实验动物离体食管固定后的收缩变化规律,为动物食管的组织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测量各实验动物食管离体后长度,并将离体后的动物食管分为2组,分别用体积分数10%的甲醛和体积分数90%的乙醇固定48 h再测量固定后的长度,比较收缩率。结果各实验动物食管固定后长度均发生了收缩,同一种动物食管固定前后长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用甲醛与乙醇固定后的收缩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和乙醇这2种化学固定方法均能影响动物食管固定后的收缩变化,但这2种固定方法对食管固定引起的收缩变化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接受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患者采用胃肠内、外营养治疗方法,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胃肠道功能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是(44.34±7.74)h,排便时间(45.65±7.43)h,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54.41±8.16)h、首次排便时间(63.42±8.32)h相比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胃肠消化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