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跑台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缺血周边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Smad3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跑台运动训练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 取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2)和运动组(n=12)。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手术方法同模型组和运动组,但是不插入线栓。运动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采用跑台训练仪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其余2组则不进行运动训练。采用修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mNSS)评价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7天及14天的神经功能,并于造模后14 d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组织中TGF-β1及Smad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造模后第7、14天,运动组的mNSS评分分别为(7.06±0.79)分和(6.33±1.15)分,分别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运动组大鼠的TGF-β1及Smad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跑台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缺血周边区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听觉P300认知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75只SD大鼠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1周后随机分成康复组、制动组和自由组。康复组每天予康复训练,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自由组置于普通笼内饲养。3组分别在造模后1,2,3,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听觉P300认知电位测试。结果康复组在进行康复训练后各项神经功能评估中均优于制动组和自由组.P300认知电位潜伏期缩短,P300波幅增高;自由组较制动组也有所恢复。结论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AI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训练。运动前及运动14 d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PCs含量,另抽取5 ml静脉血(非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EPCs细胞数、VEGF含量及NIHSS评分与组内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4 d后,运动组患者EPCs细胞数由[(27.93±6.08)个/ml]升高到[(457.49±73.02)个/ml](P<0.05),对照组患者EPCs细胞数由[(28.29±5.93)个/ml]升高到[(81.87±9.92)个/ml](P<0.05)。运动14 d后,运动组VEGF的表达量[(968.19±67.40)ng/L]较对照组[(353.85±74.03)ng/L]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运动14 d后NIHSS、FMA、MBI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能够促进AIS患者EPCs数量增加,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VEGF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P-选择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6 h组、24 h组、48 h组),溶剂对照组(6 h组、24 h组、48 h组)和IL-10干预组(6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各6只.参照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L-10干预组于造模成功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IL-10(1 μg溶于5 mol/L NaP 5 μl),溶剂对照组经侧脑室注射溶剂(5 mol/L NaP 5μl).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 h组、24 h组、48 h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分别为[(31.60±1.85)、(54.11±2.32)、(29.39±5.16)个]和P-选择素[(48.61±2.30)、(50.44±4.38)、(37.89±4.74)个],较假手术组[(7.61±1.14)个]和[0个]显著上调(P<0.01);IL-10干预组ICAM-1[(24.06±2.42)、(42.00±3.26)、(45.28±2.91)个]和P-选择素表达[(27.28±1.84)、(42.78±2.51)、(36.00±3.22)个],较溶剂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BMSC移植前用DAPI标记,BM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BMSC(1×106),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 d、7 d和14 d通过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及网屏抓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BM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BMSC组术后7 d和14 d神经功能评估明显优于MCAO组和vehicle组(P<0.05 or P<0.01);BM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突触素表达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BMSC移植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缺血脑组织中突触素生成,BM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部分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生成突触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0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 IL-10干预组(IL-10组),术后24h断头取脑,TUNEL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UTP nick end labeling)测定梗死灶周围凋亡神经细胞的数目,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Fas,FasL和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P<0.05);IL-10干预可显著减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P<0.05),并抑制FasL和caspase-3的表达(P<0.05),而对Fas的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每组18 只, 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 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 ADSC 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 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 内含1×106细胞, 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术后4 d、7 d和14 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 并断头取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 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添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3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营养添加治疗组(普通医院饮食+口服营养添加剂),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结果:普通医院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肺部感染22.2%,其他感染19.4%,消化道出血18.0%,3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为2.29±1.20;营养添加治疗组肺部感染8.3%,其他感染6.7%,消化道出血5.0%,3个月MRS评分为1.64±1.23,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口服营养添加治疗有助于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中,探讨血压成分与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临床、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49例,根据脑小血管病评估量表对患者头颅MRI上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EPVS)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10 BG-EPVS和≤10 BG-EPVS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MAP)及其他血管相关因素等基线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血压成分与10 BG-EPVS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法计算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MAP判断10 BG-EPVS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自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共纳入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年龄(65.1±10.5)岁,男性30例(61.2%)]。与≤10 BG-EPVS组患者比较,10 BG-EPVS组患者年龄更大[(67.7±8.1)比(60.4±12.7)岁],收缩压[(146.5±12.7)比(137.7±13.2)mm Hg]和MAP[(103.2±9.4)比(97.5±9.6)mm Hg,均P0.05]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因素后,收缩压(OR=1.08,95%CI1.01~1.15,P=0.025)和MAP(OR=1.19,95%CI1.06~1.34,P=0.003)与10 BG-EPVS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收缩压和MAP的AUC分别为0.711(95%CI0.551~0.870,P=0.015)和0.710(95%CI0.553~0.867,P=0.015);舒张压和脉压的AUC分别为0.629(95%CI0.463~0.795,P=0.135)和0.575(95%CI0.391~0.759,P=0.384)。结论在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中,收缩压和MAP与10 BG-EPVS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判断10 BG-EPVS的良好指标,可视为10 BG-EPV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个细胞),分别于术后4d、7d和14d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脑组织Bcl-2、caspase-12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可见大量细胞凋亡,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5),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DSCs移植减少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