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白细胞介素1是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之一,其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相关,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目的:分析中国湖北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方法:自14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1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第二内含子VNTR复等位基因多态性。所有受试者均为3代或3代以上居住于湖北的汉族人。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提示强直性脊柱炎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2等位基因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肱骨结节间沟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30例自愿者肱骨上端结节间沟进行观测。结果:容积重建技术(VRT)可以清楚显示结节间沟。左右两侧肱骨结节间沟的内侧壁角度、开放角度有差异(P<0.05),宽度、深度无差异(P>0.05)。结论:内侧壁角及开放角有侧别差异,关节镜下重建肱骨结节间沟手术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人体中轴关节系统以及外周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其他病变。AS好发于青少年,通常在18~22岁发病,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与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慢性感染和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现将近几年国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纳米细菌抗原,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的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27.08%(13/48),与对照组6.25%(3/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hs-CRP浓度(4.81±7.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73±0.8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hs-CRP与纳米细菌血清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48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纳米细菌感染率与hs-CRP浓度均升高,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GF-β1联合IGF-1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hAMSC)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效应和相关分子表达水平。方法 分离培养第3代hAMSC,过表达TGF-β1(Ad-TGF-β1)和IGF-1(Ad-IGF-1)腺病毒转染细胞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GF-1组、TGF-β1组和TGF-β1+IGF-1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韧带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TGF-β1联合IGF-1对hAMSC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因子包括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腱调蛋白(tenofovir,TNMD)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 培养至第3代,hAMSC贴壁生长,呈长梭状、漩涡形态;TGF-β1和IGF-1过表达腺病毒转染第3代hAMSC 24h后;PCR结果显示,使用TGF-β1+Ad-IGF-1诱导第3代hAMSC后第7天时,韧带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包括COL-Ⅰ、COL-Ⅲ、FN、TNM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d-TGF-β1转染细胞联合IGF-1诱导第3代hAMSC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体外通过使用腺病毒,高表达TGF-β1与IGF-1,可显著增强诱导hAMSC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并且韧带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发新型衬垫对提高人工踝关节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全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用以检测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在减少假体微动和改善关节面接触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一名健康成年人右踝关节CT扫描数据和INBONEⅡ系统产品手册为基础,建立包括骨骼和人工关节系统的三维模型,在经过截骨和假体安装后获得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A),再通过对原始衬垫进行多孔结构改造获得G50型、G60型、D50型、D60型4种新型衬垫,将不同衬垫替换原始衬垫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B-E),在5个模型上施加步态载荷模拟步态工况。比较5种模型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关节面接触行为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在步态周期下4个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的假体微动小于原始模型,与模型A相比,模型B-E假体微动数值上分别下降5.4%,10.1%,8.1%及20....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兔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影响,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A、B 2组。B组于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ALX) 80 mg/kg,48 h后再予120 mg/kg;A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糖尿病建模后,2组均取自体跟腱重建ACL。通过大体观察、血糖变化、组织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icro CT、qRT-PCR等评估糖尿病对ACL重建术的影响。结果:大体观察见A组关节腔内移植腱表面光滑、质匀,B组表面毛糙、质脆、色黄。糖尿病造模后至术后8周,B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维持稳定,明显高于A组(P<0.01)。组织学发现术后8周时B组胰岛数目及胰岛细胞明显减少(P<0.01)。术后4周,A组骨隧道及周围BMD值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8周,2组BMD值均有升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Micro CT发现,术后4、8周,A组骨隧道截面积分别为(4.544±0.056) mm2、(3.667±0.095) mm2,明显小于B组的(4.734±0.044) mm2、(4.247±0.069) mm2(P<0.05)。结论:应用ALX诱导的糖尿病兔重建膝ACL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稳定的方法;糖尿病兔ACL重建术后骨隧道及周围骨密度减少,骨隧道生长滞后。  相似文献   
9.
背景:白细胞介素1是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之一,其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相关,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目的:分析中国湖北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 方法:自14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1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第二内含子VNTR复等位基因多态性。所有受试者均为3代或3代以上居住于湖北的汉族人。 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 < 0.05)。提示强直性脊柱炎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2等位基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退黄肝康合剂治疗肝硬化黄疸,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血浆、白蛋白对症支持疗法,其中对照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思美泰片,治疗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成药退黄肝康合剂(处方:茵陈、大黄、栀子、败酱草、金钱草、北柴胡、白茅根、龙胆草、赤芍、山楂、神曲、厚朴、甘草、蜂蜜)。观察治疗1疗程后两组TBIL、ALT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之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肝康合剂治疗肝硬化黄疸,具有消退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