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CHD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为B组),同期收治的164例非CHD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血清Fractalkine、Vaspin、MCP-1水平、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低;A组血清Fractalkine、MCP-1水平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低;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A组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C组,且与C组比较,B组更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CH...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在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水平。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分院内科住院的>65岁的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明确诊断为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60例为隐蔽性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健康体检60例非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匹配,同期测定血浆Hcy、hs-CRP、IL-6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隐蔽性高血压组血Hcy水平为(17.64±7.94)mmol/L,对照组为(11.03±5.35)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隐蔽性高血压组hs-CRP、IL-6分别水平为(0.61±0.15)mg/L、(0.20±0.05)mg/L,对照组为(0.50±0.14)mg/L、(0.16±0.04)m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IL-6水平升高,但他们是否参与老年隐蔽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β1、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至2016年入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5例,以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13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192例),统计两组β1-AA、β3-AA水平,并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恶性心律失常组β1-AA、β3-AA均高于对照组,P0.05。(2)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β3-AA为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β纤维蛋白原(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新疆哈萨克族220例CHD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者的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结果①CHD组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CHD组各基因型的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种基因型,在CHD和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Fg水平,以AA基因型为最高,GG基因型为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CHD有关,A等位基因是CHD的易感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Fg水平与CHD产生联系。  相似文献   
5.
6.
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mg)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血脂水平以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mg/d,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每组均随访观察1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血脂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部分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由(25.34±22.44)mm^2下降为(25.21±22.40)mm^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81.47±502.36)mg/L:(5360.12±421.16)mg/L,P〈0.053;②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后显著加大[(25.054-_22.18)mm“(38.65±30.19)mm^2,P〈O.001];③治疗后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5.21±22.40)mm^2:(38.56±30.19)mm^2,P〈0.01]。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有阻止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诗洋  席小青  王月红  王丽 《广东医学》2014,35(15):2370-2372
目的 观察存在慢性心率增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其在慢性心率增快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慢性心率增快组(80例,平均心率≥80次/min),非慢性心率增快组(80例,平均心率< 80次/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ngⅡ、ALD、脑钠肽(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慢性心率增快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ngⅡ、ALD水平均高于非慢性心率增快组(P<0.05),随NYHA分级逐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ngⅡ、ALD水平与LA呈正相关(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P<0.001).结论 AngⅡ、ALD可能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中慢性心率增快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参与恶化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存在慢性心率增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慢性心率增快在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慢性心率增快组(60例,平均心率≥80次/分),对照组(60例,平均心率<80次/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组患者血浆BNP与ADM水平。结果慢性心率增快组BNP水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率增快组ADM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AD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率增快进一步影响了心衰进程,加剧了心衰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总体手机依赖水平整体较高,其中戒断反应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均值。并且,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在专业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生活费多少这几项人口社会学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相比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80例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EH组)及10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在被检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H组的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为55%、41%、4%,对照组为60%、3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24%,略高于对照组的2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和健康人均存在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的多态现象,提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EH的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