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构建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1714例的临床资料。按7:3比率将1714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179例)和验证队列(5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由验证集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1714例极早产儿中,住院期间死亡260例,存活1454例。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00g、重度窒息、重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败血症、剖宫产、孕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8个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790(95%CI:0.751~0.828),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808(95%CI:0.754~0.8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10%~60%和10%~70%时对极早产儿进行临床干预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死亡概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肾功能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TNF-α、IL-6和hs-CRP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疗效明显,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 2013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120 例次 PD 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培养阳性 91 例次,阳性率为 75.83%。共培养病原菌 93 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73株(78.49%),革兰阴性(G-)菌13株(13.98%),最常见的菌种G+菌是表皮葡萄球菌(38株,40.86%)和G-菌为大肠埃希菌(3株,3.23%)。G+菌对青霉素(93.65%)、红霉素(69.57%)和苯唑西林(64.41%)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2.90%)和利奈唑胺(1.47%)耐药率较低,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均敏感。G-菌对头孢唑林(50.00%)、头孢呋辛(37.50%)和氨苄西林(37.50%)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均敏感。G+、G-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具有较低的耐药率。换液操作不规范(56.67%)是引起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为G+菌感染(79.41%);而腹泻引起的腹膜炎主要为G-菌感染(52.63%)。G+菌、G-菌和细菌培养阴性腹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2.96%、76.92%和86.21%,三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18)。结论PD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多由于换液操作不规范使病原菌经腹透管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不能作为对G+菌的经验性用药,而万古霉素仍是最佳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可作为对G-菌的经验性用药。特殊情况下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可单独作为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 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 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HI+AAT组分别于HI前24 h、HI后立即及HI后72 h腹腔注射AAT (50 mg/kg);HI+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 d和55 d进行头颅磁共振T2加权成像扫描。2月龄时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成年期小鼠的静态、动态和协调性参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损伤小鼠造模后7 d头颅磁共振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可见脑白质明显损伤;造模后55 d脑白质损伤仍存在。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生理盐水组小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爪印宽度、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步态模式AA占比、爪印耦合(左后爪→左前爪)占比降低(P<0.05);HI+生理盐水组爪间距离、步态模式AB占比、位相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DR1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雀异黄素干预组,分别于术后7d、14d、21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扎侧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DDR1、bFGF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金雀异黄素干预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如.01或0.05),部分时间段BUN、Scr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降低DDR1及bFGF的表达而减轻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出生体质量<1 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正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性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南京军区总院按照多年的临床实践,将本病分为:孤立性镜下血尿型、无症状尿检异常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血管炎型、大量蛋白尿型、高血压型六种类型[1]。尿检异常型是IgA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我科对原发性IgA肾病尿检异常型采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与单纯缬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