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21年 1 月至 2022年 11 月收治的 130 例AR患者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 65 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治疗 4 w评价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喷嚏、流涕、鼻痒、鼻塞),采用糖精清除试验检测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ucociliary transport time,MTT)、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eningitis conjugated vaccine,MCV)水平,选用鼻阻力仪检测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MP、cGMP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临床症状总分、NR、MTT、IL-5、cGMP低于对照组,MCV、IL-10、cAM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AR效果显著,能改善鼻腔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Interleukin-6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COPD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肺灌洗液 (BALF)中及肺泡巨噬细胞 (AM)产生的IL 6 ,揭示IL 6与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气肿发生的关系 ,为IL 6提供新的研究领域。方法 检测 6名正常无吸烟人及 2 1名COPD患者BALF中及AM释放的IL 6 ,根据正常人组BALF中IL 6的 95 %正常值可信区限 ,将COPD患者分为二组 ,在正常值可信区限内为第一组 ,在正常值可信区限外为第二组。结果 表明 2组中AM产生的IL 6第二组明显高于第一组 ,且 2组患者肺功能 (Dlco ,FEV1,FEV1/FVC和RV/TLC)有明显差异结论 AM产生的IL 6可能与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有关 ,在COPD患者肺气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埋伏牙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运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重建图像,以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及其与相邻牙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24例患者共计33颗埋伏牙,其中单颗牙埋伏阻生16例,多颗牙埋伏阻生8例;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大小、数量、根尖部发育情况、萌出方向和与周围邻牙的关系等临床信息均能清晰显示。多层螺旋CT图像显示的定位信息与术中埋伏牙解剖信息均可达到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牙成像可对埋伏牙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客观有效的定位信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方法总结分析48例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光线性角化病发生于61-75岁者占66.67%,男女性别比为1∶1.18;发生于面颊部18例(33.34%),其中肥厚型者9例占45.83%,转化为鳞状细胞癌者1例占2.08%。肥厚、萎缩、间变、棘层松解、色素沉着等表现是该病的组织病理学基础。结论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面颊部最多发,以肥厚型常见。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为表皮下层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成芽蕾状进入真皮乳头层,可见丝状分裂相,有转化为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女性166例,男性2例。年龄19~48岁,平均35岁。抽脂部位:上腹65例,下腹81例,全腹及腰部22例。肿胀麻醉液注入量最少1000ml,最多4500ml,平均2500ml。抽吸量最少500ml,最多3000ml,平均1800ml。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7、18、22岁。因患雀斑自购“派美特效美白祛斑王”外用于面颊部,每日2次,连续使用3~7天后出现症状。于双侧面颊部出现皮疹,自觉有灼热感及轻微疼痛。其中第3例还伴有轻微恶心、头痛及乏力。皮肤科情况:前2例双侧面颊部可见轻微水肿性红斑及密集的针尖大丘疹,境界鲜明。第3例双侧面颊部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基础上有密集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及渗液,肿胀明显。临床诊断:接触性皮炎。治疗:嘱立即停用“派美特效美白祛斑王”。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西咪替丁0.2,VitC…  相似文献   
7.
R-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诱导小鼠S18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方法:对培养的小鼠S180瘤细胞进行光动力治疗处理,通过观察DNA Ladders的形成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判断凋亡的发生与否。结果:光动力治疗处理一定时间后,S180瘤细胞出现凋亡,伴有特征性的DNA Ladders出现,同时流式细胞分析可得到相应的结果。结论:藻红蛋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动力药物,其介导的光敏反应杀伤肿瘤细胞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CFP)的临床疗效.方法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21例均行CFP手术,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并随访观察假体的位置及松动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3±19.8)分,显著高于术前(52.6±16.7)分,术后随访显示关节稳定,无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现象.结论 CFP可保留更多的宿主骨质,对假肢的以后翻修具有较好的作用,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DSA确诊的ASO患者50例,均行256层iCT血管造影,其后于两周内行DSA造影或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SO的效能,计算与DS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共检测730段血管,CTA诊断A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9.34%(453/456)、96.35%(264/274)、97.84%(453/463)、98.88%(264/267)和98.22%(717/730);CT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共686段与DSA相符,符合率为93.97%(686/730)。结论 256层iCT血管造影检查无创、方便,诊断ASO和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准确率高,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拇指桡侧皮瓣治疗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皮瓣治疗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2例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均为4.0cm×3.0cm以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拇指桡侧皮瓣修复,供区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或直接缝合;在拇指桡侧设计皮瓣,以指侧正中线为轴线,其蒂部转折点在软组织缺损区近端0.5cm~1.0cm处,不能超过拇指指间关节,皮瓣面积最大4.0cm×3.0cm,最小2.0cm×1.5cm,吻合指神经8例.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24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吻合指神经的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mm~8mm.结论:对于拇指远端或偏桡侧皮肤缺损面积为2.5cm×3.0cm以内者适用拇指桡侧皮瓣修复,其手术方法较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