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本院烧伤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CLSI 2014-2017版)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烧伤感染患者中共检出2073株细菌,革兰阳性菌共检出87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30株(49.1%)、表皮葡萄球菌196株(22.4%)、粪肠球菌75株(8.6%);革兰阴性菌共检出119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2株(40.3%)、大肠埃希菌164株(13.7%)、鲍曼不动杆菌128株(1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7.2%和72.3%,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高达100%。用SPSSS 17.0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年龄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老年组耐药性更高,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老年组耐药性更低。结论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加以重视,碳青霉烯类仍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CRE的防治及感染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重症医学科CRE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患者及非发酵菌细菌感染患者各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年龄、性别、菌株来源、是否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的CRE易感因素,通过比较生存及死亡患者资料,分析影响CRE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77例CRE感染患者中,132例存活,45例死亡,病死率为25%;CRE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约为90%,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的易感因素包括菌株检出时机(入住ICU后)、联合使用抗菌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是重症医学科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入住ICU、呼吸道感染、入院天数10~<30 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CRE的易感因素,年龄≥60岁、既往高血压病史是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定期CRE定植筛查,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隔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 h内进行CRKP首次筛查,此外在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肛拭子主动筛查,并监测CRKP菌株感染情况。分析定植组、非定植组和感染组新生儿临床数据。对肠道定植菌及定植后继发感染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共有1 438例新生儿进行了CRE主动筛查,174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为12.1%。174例定植新生儿中有35例继发感染,发病率为2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OR=2.050,95%CI:1.200~3.504,P=0.00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OR=1.889,95%CI:1.086~3.288,P=0.024)、鼻胃管喂养(OR=2.317,95%CI:1.155~4.647,P=0.018);保...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可累及体神经和自主神经,患者临床症状以感觉缺失为主[1].DPN病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神经内膜新陈代谢异常、神经营养缺失及神经血流量减少有关[2-3].氧化应激也是DPN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可导致神经内膜损伤及神经血流量减少,涉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多元醇代谢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及微血管损伤等.氧化应激的参与及多元代谢旁路增强被普遍认为是DPN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多元醇通路中的第1个限速酶,即醛糖还原酶(AR),十分重要.目前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采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治疗DPN,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4].本文就氧化应激及AR在DPN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种测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质量与活性的试剂在雅培C160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相关要求,评价两种试剂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同时对A、B两种试剂检测患者标本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A试剂和B试剂各水平重复性分别为1.96%和2.43%、0.58%和0.78%,实验室内精密度分别为3.10%和3.23%、0.76%和1.96%,均小于厂商声称的重复性,即A试剂重复性≤5%,B试剂重复性≤10%;正确度验证A试剂和B试剂偏倚分别为0.33%和2.17%、2.94%和3.92%,均小于所选用的1/2允许总误差(12%)的标准;线性范围A试剂为29.0~792.5ng/mL,B试剂为74~1 486U/L,回归系数R2分别为0.997 0和0.999 6,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 5和0.999 8,A、B试剂线性均符合CLSI EP6-A文件及试剂厂家的要求;A、B两种试剂方法学比较中,回归系数R2=0.599 1,r=0.774 0,两种试剂检测方法间有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参考区间A试剂的验证范围:10~200ng/mL,B试剂的验证范围:男性230~728U/L,女性194~640U/L(18~49岁),208~698U/L(50~88岁),均通过验证,两种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可运用于临床。结论两种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16000测定Lp-PLA2的试剂精密度、正确度及线性均良好,提供的参考区间可用,但两种试剂方法学间比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9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死亡,治愈出院85例,治愈率达9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及时清除毒物、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足量、持续、反复、有效地应用解毒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精心护理是临床上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当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是可产生一氧化碳(CO)在生产和生活中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使组织缺氧,缺氧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舱治疗或迅速给予高流量(8~10L/min)纯氧吸入。脱水降低颅内压,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加强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互联网+PBL+CBL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级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专业型研究生80人为研究对象,在前4次课程中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作为对照组;在后6次课程中采用互联网+PBL+CBL教学法,作为试验组。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单选题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36.69±8.11)分、(37.69±7.25)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病例分析题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33.55±5.63)分、(39.44±5.3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课堂内容、课堂氛围、学习能力培养、课外学习时间和途径以及课程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PBL+CBL教学法对于培养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中的临床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值得进一步在其他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方绕红  尚高霞  尹鹏燕  张世德  陈梅  李庆蓉 《肝脏》2023,(12):1418-1422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自噬相关蛋白p62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HBV-ACL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期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作为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并对比3组的血清AFP、p62及LC3-Ⅱ水平。对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对比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AFP、p62及LC3-Ⅱ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FP、p62及LC3-Ⅱ水平对HBV-ACLF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 3组的血清AFP、LC3-Ⅱ均有观察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p62有观察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死亡31例(预后不良),生存71例(预后良好),病死率30.39%。预后良好组的血清AFP、p6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LC3-Ⅱ水平低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LRE)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主要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分离的LRE菌株,根据LRE感染来源分为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分析两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PCR和测序技术等方式检测菌株已知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结果 共检出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