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李少星  余华  杨惠欢  刘战立 《西部医学》2021,33(8):1215-1219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P27在子宫内膜癌(E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0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C患者的存档癌组织蜡块35例,同时选取同期存档的39例内膜增生过长(不伴不典型)、2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蜡块。按组织类型不同分为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E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组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及P27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EC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病理类型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C组织中PTEN及P2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TEN及P27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过长、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P<0.05);PTEN及P27的表达随着EC病理分级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内膜样癌组织中PTEN及P27阳性率明显低于非内膜样癌组织(P<0.05);而PTEN及P27的表达与EC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C组织中PTEN及P27蛋白表达正相关(均P<0.05)。结论 抑癌基因PTEN、P27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P27基因有助于鉴别EC及癌前病变,且对EC的癌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
余华  李少星  闫金成 《河北医药》2013,35(7):1074-1076
有限元分析法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矩阵方法在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基本原理是一个由无限个质点组成并且有无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近似为有限个小单元所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单元可以是四边形、空间四面体、八面体等,而这些单元又在被称为节点的一些特殊位置上相连接,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靠节点来传递,称为节力。这个离散化的过程,从数学意义上说就是微分方程的连续形成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对每个具体的单元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良性肿瘤6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以及腹腔镜微创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 d的血白细胞计数、CRP、血清白细胞介素等水平变化。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时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1、3 d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的IL-6、IL-2水平在术后1、3 d与开腹组比较,IL-6降低更为显著(P0.05),而IL-2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反应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发生形变、位移情况,预测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最大允许程度和探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踝关节的多排螺旋 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 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13.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踝关节远端轴向受力,得出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结果与结论:建立人体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157990,总节点数为193801。3个位相,都是随着胫骨远端缺损面积的增大,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尤其是跖屈位在缺损直径13 mm的面积时,变化最为明显;3个位相的接触面积,在中立位接触面积最大;在中立位和背屈位都是随着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逐渐增大,都是在11-13 mm以后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在中立位和背屈10°位,主要集中在后内和后外象限;在跖屈10°位,变化比较复杂,在11-13 mm,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变化明显增大,到13 mm应力峰值达到最大值。所以,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最大缺损直径可认为是11-13 mm。胫骨远端关节软骨及骨床缺损直径超过11-13 mm的圆面积,关节功能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化疗作为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多数患者初始反应敏感,甚至可达到近期缓解,但是由于化疗耐药的产生,最终导致治疗失败或死亡,严重影响了卵巢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和总体生存率。因此,深入研究卵巢癌的耐药机制,寻找有效干预靶点,成为改善化疗效果和解决耐药问题的关键。本文就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宫颈癌100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且无其他内外科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L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组血清ALP、肿瘤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LP、癌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血清ALP显著高于对照组,瘤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55岁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LP显著高于<55岁患者,血清ALP随患者FIGO分期的增加及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上升,合并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LP显著高于未合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年龄≥55岁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显著低于<55岁患者,癌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随FIGO分期的增加及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合并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合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ALP及癌组织PIK3R1基因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 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发生形变、位移情况,预测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最大允许程度和探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力学发病机制。 方法:通过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踝关节的多排螺旋 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 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3.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踝关节远端轴向受力,得出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 结果与结论:建立人体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157 990,总节点数为193 801。3个位相,都是随着胫骨远端缺损面积的增大,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尤其是跖屈位在缺损直径13 mm的面积时,变化最为明显;3个位相的接触面积,在中立位接触面积最大;在中立位和背屈位都是随着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逐渐增大,都是在11-13 mm以后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在中立位和背屈10°位,主要集中在后内和后外象限;在跖屈10°位,变化比较复杂,在11-13 mm,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变化明显增大,到13 mm应力峰值达到最大值。所以,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最大缺损直径可认为是11-13 mm。胫骨远端关节软骨及骨床缺损直径超过11-13 mm的圆面积,关节功能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APE1/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卵巢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内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APE1/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27/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与对照组17.50%(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PE1/Rcf-1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APE1/Ref-1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合并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疗效满意,治疗时APE1/Ref-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有助于提高化疗敏感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少星  杨惠欢  余华   《四川医学》2023,44(2):160-164
目的 探讨血清闭锁小带蛋白-1(ZO-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胎儿是否足月,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73例和足月胎膜早破组68例,根据宫内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选择同期足月正常妊娠且为单胎的产妇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ZO-1、CCL2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ZO-1、CCL2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对照组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年龄、孕前BMI、初产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血清ZO-1水平降低,C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早产胎膜早破组产妇与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血清ZO-1、CC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对照组发生宫内感染的例数分别为39、23、2例,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