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PIPELINE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IPELINE微创通道减压融合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32例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中央两旁多裂肌间隙入路,在PIPELINE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并联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采用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8.3个月。统计分析显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改善率平均为85%。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2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5.3cm。术中平均出血0.18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0.085L。出现并发症3例,均为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后Ⅰ期愈合。结论 PIPELINE微创通道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对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肯定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髋臼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39例有移位的髋臼Tile C型骨折,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最佳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39例均获随访,根据Matta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结论早期手术,正确分析骨折类型及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必要时使用前后联合入路可提高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远端1/3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肱骨干远端1/3关节外骨拆患者采用上臂下段后正中切口,纵行切开肱三头肌,直视下复位骨折,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结果 1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7~23周,平均11.5周.均未出现术后骨化性肌炎、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按Morr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采用平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1/3关节外骨折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并早期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分期矫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分析分期矫形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弯中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分期矫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2岁。冠状面Cobb角110°-180°,平均140°,矢状位后凸Cobb角50°-100°,平均75°,均采用1期前路松解,2期行Halo-plevic环牵引,3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物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期前路松解及2期牵引治疗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90°,矫正率为35.7%,矢状位Cobb角50°,矫正率为33.3%;3期截骨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40°,矫正率为71.4%,矢状位Cobb角35°,矫正率为53.3%。结果说明对于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分期矫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6月4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治疗,术后通过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X线片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期间复查X线片见髌骨恢复正常长度,骨折固定牢靠。术后随访时间12~36周,平均24周,随访率88%,复查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髌骨位置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髌骨未出现脱位。术后膝关节100°~135°,平均125°。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胥少汀综合评定方法评定,本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及聚酯纤维线的联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疗效确切,早期的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4.6~7.5 h,平均5.6 h;出血量1600~4300 mL,平均2570 mL。术后约1周戴支具下地活动,2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5°矫正为32°,矫正率为57.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7°矫正至1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以上(8~50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红肿并分泌物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2例,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1例术后11个月发现固定棒断裂,随访36个月畸形未加重。结论 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具有矫正率高、安全有效和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24例,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进行治疗,骨折愈合后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结果 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其余术后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2~48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9例有肩峰下撞击症状,1例出现肩峰骨溶解;骨折愈合后所有内固定物均取出。按照Constant-Murley标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平均91.5分。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锁骨外端骨折(NeerⅡ型)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方式.方法 髌骨骨折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18~82岁,平均43岁.右侧骨折67例,左侧4l例.横断型骨折43例,粉碎型骨折54例,撕脱型骨折8例,纵型骨折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10 d.术中显露髌骨,复位,巾钳临时固定,用双股可吸收缝线编织一个五角星,呈网状置于髌骨前.用缝线穿过五角星的5个角,做双半环髌骨周围缝合,固定髌骨.这种称为"五角网缝合术"方法属张力带固定.实验采用20具新鲜牛膝关节,髌骨横断骨折,完全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用五角网缝合术和AO张力带缝合术固定,在MTS试验机上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测试,得出不同负荷(0~500 N)下骨折端分离距离.结果 108例髌骨骨折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均愈合.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76例,良32例.力学试验表明,采用五角网缝合术和AO张力带缝合术的髌骨骨折端分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五角网缝合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活动、康复快、疗效确切、无须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常常由于肩峰外侧收到直接冲撞所致。肩锁关节脱位约占肩部损伤的12%左右,对于肩锁关节RockwoodIII型脱位的患者,临床上一般采用切开复位AO锁骨钩钢板固定,但常见术后肩峰下磨损、肩部疼痛、活动度下降,出现肩峰撞击等并发症[1]。我科自2009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8例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患者,经随访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