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4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实验证实,可用腐植酸(HA)代表天然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前体。单一模拟化合物(含一个活性空位碳原子的间苯二酚,三个活性空位碳原子的间苯三酚,及甲基酮类化合物的丙酮酸钠)氯化后氯信形成的规律与氯化HA的不一致。而间苯二酚与丙酮酸钠的混合物(1:4W/W)能很好地反映出HA中活性结构的特性。为今后研究THMs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资定量比较的THMs前体。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鉴定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快速、简便、高通量地鉴定临床常见致病真菌,建立了一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致病真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以5.8S rDNA与28S rDNA间的内转录间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为靶标,针对待检的临床常见致病真菌设计合成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待检真菌DNA经通用引物扩增标记后,与芯片杂交,对杂交图谱分析归纳,得到一套种特异性的典型杂交图谱。待检的样品菌与基因芯片杂交,得到的杂交结果与典型图谱比对即可判断出样品的种类。结果以涉及8个属20个种的标准致病真菌菌株对芯片的特异性、重复性、灵敏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20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良好(信噪比CV<10%),灵敏度为15 pg/ml真菌DNA。收集从临床分离的84株致病真菌菌株对基因芯片进行试用,结果显示基因芯片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这项技术的建立可以稳定、特异性地实现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高通量鉴定,为进一步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环境中常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建立一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环境中常见致病检测和鉴定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合成后点样的方法把自行设计合成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经过醛基化修饰的显微镜载玻片上,制成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基因芯片。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扩增了涉及12个菌属的151株细菌的165rDNA基因片段并与基因芯片杂交,经Scan-Array3000芯片阅读仪扫描得到特异性的交杂图,归纳这些杂交图,得到一套属(种)特异的典型杂交图谱。待检的样品菌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得到的杂交结果与典型图谱比对即可判断出样品的种类。用这样的方法对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的细菌进行检测,准确率表达了96.2%(25/26)。结论:该项技术的建立为今后更大规模的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推广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督,商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鄱阳湖流域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耐药基因与拟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鄱阳湖流域具有代表性的6个采样点,采集6个月的水样,通过q PCR方法定量检测五大类8种抗生素耐药基因[tet C,tet Q,erm B,sul1,sul2,bla TEM,aad A,aac(6')-1b]和2种拟杆菌(通用型拟杆菌,人特异性拟杆菌)的绝对浓度。结果 8种耐药基因均被检出,tet C,tet Q,erm B,sul1,sul2,bla TEM,aad A,aac(6')-1b的检出率分别为94.4%、66.7%、61.1%、97.2%、97.2%、97.2%、88.9%、94.4%;8种耐药基因的绝对浓度范围为0~2.9×107copies/ml,磺胺类基因检出浓度最高,是鄱阳湖流域中主要的抗生素耐药基因。tet Q和sul1基因在枯水期的绝对浓度高于丰水期(P0.05),8种耐药基因在上游河流的绝对浓度均明显高于湖泊上段和湖泊下段(P0.05),8种耐药基因与拟杆菌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鄱阳湖流域磺胺类耐药基因污染较为严重,上游河流的耐药基因污染程度高于湖体,拟杆菌可能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镉体内染毒对昆明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 g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随机分为对照组、镉低剂量实验组和镉高剂量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于每周一、三、五灌胃给予不同剂量(7.5 mg/kg,15 mg/kg)的氯化镉溶液,连续6周,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蒸馏水,于第8周提取小鼠外周血,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与红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B、髄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P0.05,P0.01);镉低剂量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仅外周血髓系细胞线粒体ROS显著升高(P0.05),而镉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外周血髓系细胞、T细胞线粒体ROS均显著升高(P0.05,P0.01);镉高剂量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外周血髓系细胞、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镉体内染毒导致昆明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市某地区自来水中抗生素耐药菌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采集天津市某地区自来水样,并采用PCR技术检测六大类27种耐药基因,同时分离培养耐药菌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该自来水微生物指标合格,但是自来水样中检测出了四环素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检出率最高。磺胺类耐药菌检出率达83.33%(10/12),sul1耐药基因检出率达91.67%(345/545)。经鉴定,耐药菌主要分布于肠球菌、葡萄球菌、微杆菌、微球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属。结论天津市该地区自来水中存在少量的耐药菌。  相似文献   
7.
8.
王谦  潘毅  李君文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0):1150-1153
目的:初步探讨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与人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设计腺病毒载体对肺癌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65例,腺癌47例)组织中CAR的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SPSS10.0软件)分析CAR的表达在鳞状细胞癌、腺癌以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有否差异。结果:正常肺组织中仅有少量CAR的表达。两类型肺癌分别与癌旁组织CAR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鳞状细胞癌中CAR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提高34.75%,在腺癌中CAR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提高38.30%。其中,鳞状细胞癌的CAR阳性率为43.08%,腺癌的阳性率为70.21%,两类型肺癌间CAR表达的阳性率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AR的表达在肺鳞状细胞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Ⅰ~Ⅲ级)的差别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我们发现在肺腺癌中所包含的细支气管肺泡癌部分几乎都有CAR的表达。结论:肺癌组织(鳞状细胞癌和腺癌)CAR的表达普遍提高,提示CAR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并且与肺腺癌的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为进一步实现用腺病毒载体对肺癌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鸡血藤抗柯萨奇B3病毒(CVB3)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鸡血藤水提物与适量CVB3感染的Vero E6细胞共同培养,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塞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鸡血藤水提物对CVB3,CVB5,埃可病毒9(Echo virus 9,EV9),EV29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1,PVⅠ)这5种肠道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并用RT-PCR检测鸡血藤水提物对CVB3侵染Vero E6细胞的RNA复制的影响。结果:鸡血藤水提物能有效抑制CVB3,CVB5,EV9,EV29和PVⅠ这5种肠道病毒引发的细胞病变,IC50分别为60.8,47.1,17.1,65.5和29.1μg.mL-1,TI分别为4.1,5.3,14.6,3.8和8.6,对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鸡血藤不能阻止CVB3对Vero E6细胞的吸附作用,但可干扰CVB3侵染细胞后病毒核酸的复制。结论:鸡血藤能抑制CVB3引发的细胞病变,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侵染后病毒复制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大肠杆菌O157:H7多克隆抗体,比较3种纯化方法对抗体性能的影响,为食品检验、临床和血清学检验O157:H7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传统方法制备大肠杆菌O157:H7多克隆抗体,利用盐析法、亲和层析法和抗原吸附法对其进行纯化,采用SDS-PAGE、Bradford法、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纯化后抗体的纯度、比效价、交叉反应性,从而比较3种纯化方法的纯化效果.结果 获得效价1:131072的大肠杆菌O157:H7抗血清.亲和层析法所得纯化产物纯度较高,抗体解链为分子量约55 kDa和25 kDa的蛋白,抗原吸附法所得产物纯度次之,盐析法所得产物的纯度较差,有多条杂蛋白条带.抗原吸附法所得纯化产物比效价较高为349.3,并且与其他5株细菌的交叉反应情况相对反应较小.结论 亲和层析法和抗原吸附法纯化抗体均有一定的优越性,抗原吸法得到的抗体使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