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5- 羟色胺与运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时肌肉产生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中枢神经系统对此有重要作用。对一般参加运动的人来说,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或维持足够的冲动是引起工作肌肉疲劳最重要的原因。一些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5-HT)、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常被用来解释中枢神系统(CNS)疲劳的生物学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各区域5-HT活性升高。研究表明,脑5-HT升高或降低能加速或延迟疲劳的发生;控制或减少脑中5-HT的合成能够提高机体工作能力。1运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疲劳所谓疲劳即运动状态的明显减退,包括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完成或无法完成一个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V4R导联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其中合并V4RST抬高组49例,未合并组83例,分别观测两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心肌酶升高的程度,心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心血管事件包括发生心衰或恶性心律失常(多源室早、室速、室颤)和死亡的发生率。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节段性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4RST抬高组49例心肌酶升高的幅度,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也需常规加做18导联心电图。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恢复情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一年伴胸闷,加重一周”入院。查体:神清气平,颈软,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及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房轻度扩大。CT示:前降支近端多发性狭窄,最狭窄处约75%;右侧冠状动脉中段中度狭窄约50%。动态心电图示:心室预激,阵发性心房颤动,QRS波群形态与窦律相同。临床诊断:①冠心病;②预激伴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与运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桂英  李冰晓等 《现代康复》2001,5(12S):108-10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息12导联心电图的碎裂QRS波(fQRS)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年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STEMI患者154例,分为无fQRS、fQRS两组,随访观察1年。分别比较了各组的基本资料、危险因素及造影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全因病死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3种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未见显著差异,fQRS组较无fQRS组肌钙蛋白I(TnI)值高,3支病变比例大;②fQRS组患者较无fQRS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LVEF<50%比例高;③fQRS组1年期随访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50%比例均显著高于无fQRS组,LVEF%值较低。④同组患者住院期间与1年随访比较,无fQRS组病死率和LVEF<50%比例未见显著差异;室速发生率和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有所减少,LVEF改善。fQRS组病死率增加,其他观察指标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2导联心电图fQRS对于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凝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是由凝血系统被激活而产生的缓慢的生理过程 ,纤溶蛋白酶原系统则防御异常凝血块的形成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研究显示 ,无论是在健康者还是在病人中运动训练都对他们的凝血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剧烈运动后会产生血液高凝固性 ,这可能是由于VIII因子的升高。运动导致全血凝固时间以及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缩短已获证实。然而 ,对于运动在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时间(TT)上产生的结果 ,报道多不一致。1 运动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以及血小板的影响1 .1 运动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不同强度与持续时间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时心脏变时性变化。方法:根据BMI将33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BMI<25)224例,肥胖组(BMI≥25)109例。统一行平板运动实验检查,分别比较2组之间心脏变时性的差别。结果:肥胖组患者运动结束后第1分钟心率下降减慢,运动峰值最大代谢当量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心脏变时性变化异常,提示肥胖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