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1429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52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40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治疗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血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OLF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胃消癌汤,2组均治疗9周。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及血清中LAG-3、DKK-1水平和QLQ-C30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患者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7.1%(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18/49)(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LAG-3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DKK-1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LQ-C30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Ⅲ、Ⅳ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LAG-3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抗肿瘤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卫生职业学校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其教学内容一般分为演示型实验、观察型实验、验证分析型实验、模拟操作型实验四种类型。实验的方法有以下几项教学目的:一是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和熟练;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和巩固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三是观察、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男,62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收入院。入院行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重度),排除颅内继发病变。查体:神清,GCS评分15分,颈抗二指,四肢肌力稍高,共济失调明显。完善术前检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压管)。术后症状改善,1周后头颅CT复查脑积水消失,出院。1月后病人因发现腹部切口处皮下包块,约6cm×6cm大小,无肿痛,彩超示皮下积液,腹腔管脱出腹腔于皮下,考虑系腹腔管脱出,再次沿原腹部切口进入,见皮下约50ml水样物,系脑脊液。分流管腹腔端完全脱出腹腔外位于皮下,于原腹膜切口处重新置入腹腔管,同时于置入处适当固定分流管,并将…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9岁。因发作性四肢不自主运动9年就诊。患儿发育、智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孕1产1,足月难产,出生时Apgar评分8分,母乳喂养,产后3d渐出现全身萎软,哭声低弱,拒乳,吸吮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伴有阵发性抽搐。血总胆红素685.11umol/L,间接胆红素498.61umol/L,血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为13.3,脑脊液间接胆红素16.81umol/L。诊断为“胆红素脑病”,予光照、输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渐好转。产后7d吸吮反射恢复,抽搐亦逐渐减少,20d出院。出生第61天,阵发性抽搐已消失,但出现夜间不自主运动,常发生于入睡及觉醒过程中。发作时双眼半睁、上翻,躯干扭动翻转,四肢出现投掷样或舞蹈样动作,下颌咀嚼样刻板运动。无干扰状态下发作约60min后可安静入睡,症状消失。发作期间呼之能应,清醒后症状亦消失。每夜发作1~15次,先后服用过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氯硝安定,可减少发作次数,但病情反复,不易控制。9岁时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24h动态视频脑电图见各区均以中波幅不规则0波及不稳定α波混合,整个描记过程中未见疴样放电,双侧波幅及频率均对称。调节、调幅欠佳,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距小腿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很高。对于距小腿关节损伤,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将转为慢性损伤或伤残。有鉴于此,探讨距小腿关节损伤的机制、找出距小腿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掌握预防的措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我院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7月开展腹腔镜手术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5年10月手术治疗21例创伤性膈疝,21例疝愈。 发病机理与胸腹腔压力差、腹腔脏器冲击膈肌及胸腔负压有关。同时简要介绍了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例1,患儿男,50天。以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入院。体温不升,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口周及指(趾)端紫绀。入院后立即给予抗感染、吸氧、强心、纠酸及兴奋呼吸中枢等综合治疗。病情一度好转,呼吸25~30次/分,但仍不规则。心率140~160次,心音低钝。于入院后3小时,呼吸突然停止,心率70次,心音微弱。立即给予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每次5支(1.5mg),当推至40支时,呼吸恢复约40次/分,心率增至160次/分,心音有力,面色由青紫转红润。然后给予加管维持,每5分钟1支,逐渐延长给药时间。患儿于入院后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