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道感染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行急诊胆总管切开T引流患者57例,通过从胆总管抽取7~10ml胆汁,注入培养瓶中后立即送检,置于全自动血培养仪中,仪器报警阳性转种血平板。药敏实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药敏分析仪器对感染病原菌株进行分析,观察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57例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4株,46例为单一菌感染,8例为混合菌感染,2例培养阴性。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94%、革兰阳性菌12.5%、真菌1.56%。2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为13株,占44.83%。1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为5株,占35.71%。二者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率高,应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170例,按照是否进入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分为快速康复路径组(观察组)和普通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86例)采用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普通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比较二组患儿的复苏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二组患儿均无并发症出现。观察组复苏时间为(9±4)min,对照组复苏时间(18±9)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6,P=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1,P=0.11);观察组住院时间(1.2±0.2)d,对照组住院时间(2.9±0.7)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6,P=0.00);观察组住院费用(4864±360)元,对照组住院费用(5311±463)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0,P=0.00)。结论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腹股沟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并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石蜡切片均证实为双侧甲状腺癌,11例舣侧淋巴结转移,18例一侧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颜面部水肿.4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2周内恢复,2例未恢复.1例淋巴瘘.36例随访4个月~10年,24例无瘤生存,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死亡.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主张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对非微小癌应常规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6例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行蜡切片均证实为双侧甲状腺癌,11例双侧淋巴结转移,18例一侧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颜面部水肿。4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2周内恢复,2例未恢复。1例淋巴瘘。36例随访4个月~10年,24例无瘤生存,4例出观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死亡。结论双侧甲状腺癌主张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对非微小癌应常规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提高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的方法。方法:自1980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24例不能施行Ⅰ期根治术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作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R4例(16.7%),PR16例(66.7%),NC3例(12.5%),PD 1例(0.4%)。结果:其中14例经化疗后能行Ⅱ期根治术,经随访3例术后生存已超过8年。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可改善直肠癌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3月-2002年3月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例的临床TNM分期、术后TNM分期、区域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4例病人中,术后分期改变16例,占47%(16/34);共清扫纵隔淋巴结311枚,平均每例9.15枚;10例N2患者中清扫104枚纵隔淋巴结,32枚淋巴结有转移,其中7例为单区域转移(L1),3例为2个区域转移(L2);淋巴结转移比30.8%(32/104);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应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于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中的差异化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进入临床路径的1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39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97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31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三组病人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术前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临床路径在腹股沟疝中应实行差异化管理,以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分别采用微型腹腔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微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微型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的方法,传统术式组采用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微型腹腔镜术手组较传统术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并且疗效确切。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改良小操作孔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小操作无钛夹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和操作技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103例患者接受改良小操作孔无钛夹LA,男55例,女48例,年龄5~88岁(平均33.4岁),阑尾系膜用电凝法、结扎法或超声刀处理,阑尾根部采用4号丝线双重结扎法处理,均无需钛夹.结果:103例均顺利完成LA,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住院时间5.5 d.无术后出血、戳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小操作孔无钛夹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瘢痕小、安全可靠、消除钛夹留置体内对患者心理不利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non stapling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n-TEP)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2013年2月该院在全麻下行n-TEP治疗的153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100min,术中出血2~50mL,早期并发症少,术后1~5d出院。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n-TEP使用补片覆盖耻骨肌孔,符合力学原理,具有解剖清晰、疗效确切、损伤小、复发率低、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