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1952年,Bhende首先描述了在印度孟买发现的O_h"孟买型",此型的红细胞上无A、B和H抗原,唾液中缺乏A、B和H血型物质,血清中除有抗-A和抗-B外,尚有抗-H.1961年Levine等人报告1例"类孟买型",其特  相似文献   
2.
在鉴定Rh血型D抗原时,有时会发现能被某几批抗D血清所凝集,而不与另几批抗D血清发生凝集的现象,这种D抗原的变异型,称D~u型。最近,我们在普查Rh阴性献血员时,发现一例D~u型。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血样标本:抽取本例献血员肘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和血球备用。 2.方法:盐水介质法,菠萝酶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吸收释放试验。 3.试剂:抗D血清由6批不同批号、不同产地制品组成。1~3号为上海市中心血站制品,4号为北京市中心血站制品,5号为成都市输血研究所制品,6号为美国Gamma公司制品(为盐水介质反应性抗D)。以上抗D血清的效价及特异性均达要求。菠萝蛋白酶为南宁罐头厂制品,配成pH5.5的1%溶液备用。抗人球蛋白血清(最适稀释度)为上海市中心血站制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危害疾患之一,本文报告了IgG血型抗体与HDN的关联。研究表明,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是伴随着孕胎次的增加而升高的,其与HDN的发生呈正相关。建立血型血清学方法的HDN孕期普查网络,可有效地防治HDN。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是产科、儿科常见症状,新生儿期可因各种原因引起溶血性疾病,例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乏、己糖激酶缺乏,α-地中海贫血和新生儿溶血病(Haema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 下同)等。HDN 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免疫性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8例交感性眼炎病人的HLA—A、B抗原检查结果(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发现HLA—B_(22)抗原频率(38.8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9%),其相对危险率=7.34,确切ρ值=0.0016,校正ρ值<0.05。研究结果提示,陔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外资料有所不同,可能是种族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人群ABO、Rh、MN、P血型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特征之一,这种特征作为遗传标记最为突出,可以说是免疫遗传学的多态性的表现。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对血型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和地区,血型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血型分布的调查研究,无论在临床输血,还是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考古学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为了解广州地区人群血型分布情况,我们调查统计了4504名献血员的ABO、Rh、MN及P血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广州地区献血员。随机抽样,不分性别和年龄。 2.调查血型:ABO、Rh、MN和P型。  相似文献   
7.
17例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例病婴均系广州地区医院送检。其中6例皮肤黄染;5例伴有黄疸进行性加深,肝脾肿大,血红蛋白降至67~100克/升之间;有的病婴出现尿黄、呕吐、烦躁、抽搐等症状。7例病婴均有血清游离胆红素升高,≥311.15微摩/升。黄疸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正> 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客家人群,原是古代中原一带(今河南省)的汉族居民,从古东晋到宋高宗的南渡开始,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渐向南迁徙而来。本文调查了广东省梅县地区100名客家人 HLA 抗原的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东汉族人Rh血型调查及供血者计算机检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Rh血型不合的输血与母婴Rh血型不合可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反应,东方人Rh血型中抗原的免疫强度依次为D、E、c、C、e,及时提供相合血液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对广东汉族献血者3万人进行Rh_0(D)抗原调查,发现抗D、抗E和抗cE血清7份;并使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Rh血型供血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的B亚型很少见。最近我站在进一步鉴定两名初定为“O”型的男性献血员(无血缘关系)的血型时,发现两者红细胞均与O型血清呈弱凝集,其中例1红细胞与抗B及O型血清的凝集反应均呈“混合外观”,最后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