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治 《中国新医药》2004,3(2):54-5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肝脏疾病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注射后25秒),门脉期(注射后50-55秒),延迟期(注射后3-15分钟)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肝癌:CT特征为动脉期明显强化或与肝同等密度,门脉期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血管瘤:CT特征为动脉期低或高密度,门脉期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延迟期呈等或高密度。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不强化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肝囊肿三期均不强化呈水样密度。其他占位性病灶仅有部分特征或缺乏特异性。结论 螺旋CT动态三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可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早期发现和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治  周伟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8):514-517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因素,以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度,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广州某精神病院不同病区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务、聘用形式、工作病区、防暴技能是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暴力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练习少林内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COPDⅠ~Ⅲ级稳定期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少林内功锻炼。12周后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6MWT、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V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咯痰、咳嗽、胸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MWT、CAT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6MWT、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林内功练习能延缓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趋势,增强其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及螺旋CT对胸腰椎骨折诊断价值。方法: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螺旋CT检查。螺旋CT扫描后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雏重建。结果:单纯压缩性骨折8节,爆裂性骨折19节,骨折脱位3节。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骨性结构椎管形态显示清晰,是胸腰椎骨折检查基本方法。而螺旋CT能直观再现胸腰椎骨折的病理解剖全貌,为临床准确分类及稳定性提供多方面有价值信息,是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扫描,总结各种征象的临床意义,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该组病例中十二指肠损伤26例,空回肠及系膜损伤21例,结肠及系膜损伤9例,多处肠壁及系膜损伤6例。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CT平扫的诊断符合率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对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和病变类型作出快速、准确地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形态学特征鉴别乏脂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poor angiomyolipoma,FpAML)和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价值。方法共收集34例经病理确诊为RCC (21例)或FpAML (13例)。所有病变均未有肉眼所见脂肪成分。形态学分析包括啤酒溢出征和接触面成角征,啤酒溢出征指肿块膨出部分与邻近肾包膜接触长度不小于3mm,接触面角度征指肿块实质部分的角度不大于90。计算分析上述两个特征鉴别RCC和FpAML的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性(accuracy)。结果啤酒溢出征鉴别FpAML和RCC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率分别为76.9%,90.5%,83.3%,8 6.4%,8 5.3%;接触面成角征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率分别为53.8%,81.0%,63.6%,73.9%,70.6%。结论增强CT的形态学分析可用于鉴别FpAML和RCC。啤酒溢出征是诊断FpAML的潜在影像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用RIA法测定脑损伤大鼠血浆及海马匀浆中ET-1、TNF-a含量变化,研究ET-1、TNF-a对海马神经原坏死的影响。结果:血浆及海马ET-1、TNF-a水平在脑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ET-1、TNF-a含量变化与病程有关。结论:脑损伤后ET-1、TNF-a增高是引起海马缺血、神经原坏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下缺血半暗带(IP)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35例发病时间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脑灌注成像(CTPI)和4-14天复查CT确定IP的范围,定量分析IP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梗死中心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对比。结果:35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CTPI显示IP区,10例发病时间6-24h的患者CTPI像显示IP区,半暗带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CTPI图像灰阶呈深浅阶梯样分布特点。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灵敏判断IP的存在,为临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对脑创伤致急性肺损伤中对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孟毅  罗晓阳  曹治  王育敏  王嘉军 《医学争鸣》2002,23(14):1287-1289
目的 研究纳络酮治疗脑创伤致急性肺损伤大鼠中对内皮素的影响 .方法 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脑创伤组 (n=4 0 )和纳络酮治疗组 (n=10 ) .采用Feeney脑创伤模型 ,观察脑创伤后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 ET- 1含量变化及应用纳络酮对其的影响 .结果 脑创伤大鼠出现程度不同的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 ,尤以伤后 6 h为重 .血浆和肺组织 ET- 1含量明显增高 (2 0 1.7± 6 3.7vs 2 1.8± 1.9,P<0 .0 1;190 .2± 6 5 .6 vs 17.5± 0 .8,P<0 .0 1) ,伤后 6 h达峰值 ,72 h仍持续性升高 .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血浆和肺组织ET- 1尽管于伤后 72 h仍高于对照组 (30 .4± 3.1vs2 1.8±1.9,P<0 .0 1;2 5 .6± 1.8vs17.5± 0 .8,P<0 .0 1) ,但明显低于创伤组 (30 .4± 3.1vs 96 .4± 18.8,P<0 .0 1;2 5 .6± 1.8vs 6 0 .4± 19.0 ,P<0 .0 1) .结论 脑创伤可致程度不同的急性肺损伤 ,ET- 1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纳络酮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相似文献   
10.
脑损伤后可致多脏器损伤,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在脑损伤对内脏影响的病理方面开展研究,但至今未见应用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