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我国现行医疗纠纷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就《侵权责任法》实行对现行医疗纠纷处理的影响做出评析,同时也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中心城区158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分析,对社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58例癌症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EORTCQLQ—C30.V3.0)及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癌症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低于Norwegian常模,另外在症状和单项比较中呼吸困难、失眠、便秘、经济困难评分也高于Norwegian常模。患者性别、学历和经济收入对生存质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影响,社区医护人员在对社区肿瘤患者的随访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还要加强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等指导工作,以提高和促进社区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以指导社区筛选出真正属于安宁疗护范畴并急需照护的人群。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确定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的准入、准出判断维度;于2017年7—8月间邀请6家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安宁疗护科资深执行人和管理者代表,经过两轮Delphi咨询,采集各位专家对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的意见。 结果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准入的4个判断维度分别是:病种、生存期、症状、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准出的3个判断维度分别是: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症状、患者死亡。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种(机构比居家多一个脑血管病)、生存期(居家倾向于<180 d,机构倾向于<90 d)、症状(机构可以处理更多的临床症状)。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出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机构准出标准需考虑临床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等因素。 结论 本研究梳理的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与现有的安宁疗护标准相比,补充了生存期的其他要求,明确了病种范围,并综合考虑了社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意愿的表达方式,新增了准出标准,为居家安宁疗护、机构安宁疗护和综合医院间有序转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 安宁疗护项目面临总体经费补偿不足问题,致使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受限,而合理的补偿依赖于对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成本的精确核算。现有研究对安宁疗护补偿分析,多从机构收支缺口入手,缺乏对各项成本消耗的精确核算。目的 测算社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成本,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合理补偿提供参考。方法 以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开展的安宁疗护服务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服务项目成本数据的采集和测算。结果 共234项服务项目,检验项目合并后共179项,成本46.5(23.0,84.0)元。其中,总成本最低的为人工辅助通便(1.3元),最高的为Ⅰ级护理(401.7元)。179项服务中共包含138项收费项目,仅37项(26.8%)成本低于收费价格;3项(2.2%)成本等于收费价格;成本高于收费价格的有98项(71.0%),包含全科14项、中医7项、护理32项、放射27项、心电B超4项、检验14项。结论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经费投入需重视分类补偿,且全科、中医、护理、放射、心电B超、检验等安宁疗护服务项目补偿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患者病情评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上海市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收治的接近生命终点的患者111人次,根据住院期间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95)、未愈组(n=7)、好转组(n=4)和转院组(n=5)。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收集,分析4组间“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评分(病情评分)、住院时间和年龄的差别,并对死亡组患者的病情评分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11人次患者中年龄以70岁及以上为主,有76人次(占68.5%);病理诊断确诊为癌症的107人次(占96.4%);患者入院后的转归为死亡的95人次(占85.6%)。4组在住院时间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的病情评分低于未愈组和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病情评分与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208,P=0.043)。死亡组的病情评分均值为47.1分,平均死亡时间为入院后27 d左右。结论 以病情评分低于50分为收入舒缓疗护病房的参考值,可使患者在院内舒缓疗护时间控制在4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足底胼胝体去除术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底胼胝体去除术对减轻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月对上海市2个社区筛选出的0级糖尿病足患者39例(72个足)进行足底胼胝体的去除。分别在去除前后使用瑞士产的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进行足底压力的测量。结果手术后患者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和局部压力的数值均有所下降(P〈0.05),但局部冲量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体的去除能够降低足底总压力、总冲量及局部压力,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溃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口腔人力资源分布及缺口情况,为加强口腔医师规划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口腔医师人口密度、口腔医师地理密度、口腔医师人口比1:5 000的缺口计算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口腔医师分布状况与GDP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口腔医师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00%,北京市最高,西藏自治区最低。口腔医师地理密度总体得到了增长,但是个别地区有所波动。我国口腔医师5年间增长了52 149人,总体还差89 379人。口腔医师人口密度与人均GDP、口腔医师地理密度和每平方千米GDP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我国口腔医师缺口较大,需加大培养力度。口腔医师分布地区不平衡,要加大口腔医师政策规划和投入。口腔医师受地区经济影响较大,要通过发展地区经济、鼓励社会办医等方式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受世界全科医师组织委托,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13届世界全科医师组织(WONCA)亚太区年会于2003年11月4~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新世纪高质量的全科/家庭医学”。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台湾、内地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卫生行政部门官员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上海市2个社区31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其足部胼胝发生情况,测量踝肱指数、足底压力等指标。结果55.5%的社区糖尿病患者有足部胼胝;体重指数、10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影响因素,其中10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发生率高,体重指数、10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是导致足底胼胝的危险因素;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文群  缪俊  方颖  丁训镭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5):4340-4343
目的 观察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态度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家人进入临终阶段后,家属死亡态度的变化,以指导舒缓疗护中死亡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 选取2015-01-01至2015-06-30在静安区舒缓疗护中心住院的舒缓疗护患者家属(长期陪伴患者或与患者居住时间最长的家属)46例,同时在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5个社区(景华、裕华、四明、三义坊、华山)选取家中无舒缓疗护患者但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可比的居民(普通居民)136例,进行死亡态度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5个方面测量死亡态度。结果 不同年龄者的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者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死亡恐惧、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宗教信仰者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宗教信仰者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无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均高于普通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居民相比,患者家属有更积极的死亡态度,但这并不表示舒缓疗护中不需要对患者家属开展死亡教育。结合前期需求调查,患者家属对死亡教育是有需求的,但需要注重死亡教育时间尽量前移,以及死亡教育内容按需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