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叶间胸膜改变及瘤内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IA及AIS各15例,分析叶间胸膜的CT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IS组表现为肿瘤紧贴叶间胸膜。MIA组表现为肿瘤远端与叶间胸膜间线状影加小三角形影,同时病理可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结论 MSCT下叶间胸膜改变在AIS及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为主要间质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梅  曹捍波  王和平 《浙江医学》2020,42(2):184-18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脉重建对原发性肝癌(PHC)综合治疗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MSCT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动脉期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动脉图像,观察肝肿瘤位置形态、肿瘤与肝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以及肿瘤的供血动脉情况。结果肿瘤位于左肝5例、右肝25例,最大径(6.8±2.5)cm;肝动脉变异7例,变异率为23.3%(7/30);存在邻近脏器来源的供血动脉21例,其中起源于右膈下动脉13例,左膈下动脉4例,胃左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1例。结论MSCT动脉重建可准确评估PHC患者的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的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供血情况,对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磨玻璃密度(GCO)小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方法:搜集43例(45个)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pGGO)或混合磨玻璃密度(mGGO)的周围型小肺癌,根据GGO占整个病灶比例的不同分三型,分别与病理对照。并有12个小肺癌术前行中长期动态观察。结果:I型(GGO成分占91%-100%)11个,病理均为细支气管肺泡癌(BAC);II型(GGO成分占51%。90%)21个,BAC11,BAC伴高分化腺癌4个,高分化腺癌4个,中分化腺癌2个;Ⅲ型(GGO成分占≤50%)13个,BAC3个,中分化腺癌5个,低分化腺癌3个,低分化鳞癌2个;通过三型间比较发现GGO所占比例越高,小肺癌的病理分化越好,GGO成分占≥50%时,病理多数为BAC(22/32);同时对部分小肺癌术前中长期动态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结论:局限性GGO不仅是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而且通过半定量分析GGO所占比例的多少,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倍增时间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上凳窦囊肿,其中浆液囊肿14例,粘液腺囊肿9例,粘液囊肿3例。平片均表现上凳窦密度增高,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影。CT显示贺形或椭圆,宽基底影。囊肿与窦壁所形成的角度平片为钝角,CT为锐角。并重点进行了平片与CT征象及其特点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梅  曹捍波  王和平  王兆宇 《浙江医学》2019,41(16):1785-1787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PS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CT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结构改变、增强前后CT值的差值及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18例PSP患者MSCT主要表现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的孤立性结节,直径8~31mm,平均18.9mm,内见钙化者2例,瘤旁见“血管贴边征”6例,磨玻璃样“晕征”2例,“空气新月征”1例。12例增强扫描强化净值(47.5±21.2)HU,8例为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18例PSP均未发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PSP好发于中年女性、MSCT表现主要为肺内孤立性结节,表面光整,无分叶,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显著强化及渐进性强化,病灶边缘“血管贴边征”及“晕征”对PSP具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灶性磨玻璃征(Ground Glass Opacity GGO)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CT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7例(28个),对其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28个早期周围型肺癌直径均<2.0cm,呈园形或卵园形22个,其中纯GGO或部分GGO密度的有21个,并见有毛刺14个,血管集束征14个,胸膜凹陷13个,分叶征10个和小泡征8个。结论:局限性GGO为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CT征象之一,若同时具备下列4项中的一项或多项高度提示早期小肺癌:①结节呈圆或卵圆;②内部见实性结节(即部分GGO);③伴有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其它恶性征象;④短期复查未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均CT值测量对≤1cm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亚型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1cm同时多原发肺腺癌78例共162枚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3例70枚结节,浸润性病变组50例87枚结节[其中微浸润腺癌(MIA)22例46枚,浸润性腺癌(IAC)28例41枚]。利用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工作站,在横断薄层肺窗图像上对磨玻璃影直径最大层面进行平均CT值测量,利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CT值。结果浸润前病变组的CT值-817~-420(-629.41±69.85)Hu,明显低于浸润性病变组-698~-31(-412.9±144.3)Hu(t=-11.510,P<0.01);浸润性病变组中MIA者的CT值-698~-178(-460.61±73.09)Hu,明显低于IAC者的CT值-538~-31(-294.55±176.65)Hu(t=-7.370,P<0.01)。当平均CT值>-530Hu时,其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效能最佳,AUC为0.90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1、0.776;当平均CT值>-422Hu时,其鉴别MIA和IAC的效能最佳,AUC为0.90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03、0.881。结论平均CT值测量在≤1cm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亚型分型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同时多原发肺腺癌的亚型做出判断,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一个常见并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其中尤以实性SPN为甚,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性SPN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性SPN患者317例(A组),分析其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结节直径、位置(上叶或者非上叶,左肺或者右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空洞和钙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恶性实性SPN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随后,利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实性SPN患者作为B组,用于验证本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边界清晰、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及钙化为恶性实性SPN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的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65-0.961),本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是84.89%,敏感性是90.41%,特异性是78.79%,阳性预测值是80.50%,阴性预测值是88.1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的诊断实性SPN,可为SPN患者的诊断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PC)与肺腺癌、肺结核(TB)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节/肿块型PC和30例肺腺癌、26例TB的平扫CT资料,提取病灶纹理特征,对其进行特征选择,获得PC组与肺腺癌组、PC组与肺TB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参数。按7:3比例将所有样本分为训练集合测试集,采用随机森林法以较优特征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对训练集数据进行评估,之后于测试集数据进行验证;绘制相应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针对PC和肺腺癌、PC和肺TB分别获得7个和4个较优纹理特征参数。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鉴别PC与肺腺癌以及PC与肺TB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6、1.00、0.78、0.89及0.99、0.88、0.89、0.88。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影像组学可用于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PC及肺腺癌与肺T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RI平扫、动态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由MRI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和DSA、碘油CT证实的小肝癌42例,均行MRI平扫、动态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MRI平扫、动态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对病灶显示的效果.结果 42例中共有58个肿瘤病灶,T1WI肿瘤病灶呈均匀低信号30个,不均匀低信号14个,高信号5个,等信号9个,T2WI肿瘤呈均匀稍高信号47个,不均匀稍高信号9个,等信号2个,DWI呈高信号46个,12个显示不满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快进快出39个,快进慢出7个,持续性强化12个.结论 MRI平扫、动态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应用能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