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感染者调查分析,了解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疫情现状、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全区304例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综合分析涪陵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涪陵区艾滋病人群感染率为0.13%(95%可信限:0.12%~0.14%,P=0.05),男性高于女性(χ2=12.1,P<0.005);性途径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占性感染的37.41%;注射式吸毒感染有下降趋势;各人群感染率差异明显,91.26%的感染者为20~50岁,且文化程度较低;全区感染者均为HIV-1型病毒感染。结论艾滋病已经在普通人群中流行,但仍处于低水平流行中,性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方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感染者及发病死亡人数增长迅速,流行趋势有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收治了9例长期在院外诊断为尿路感染而行抗感染治疗无效的病人,经检查诊断为焦虑性精神病,行抗焦虑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病人,女6例,男3例,16~45岁,平均3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同时伴有焦虑、失眠、多梦、胸闷、腹胀等表现。发病时间为半月~5个月不等,平均2月。病人就诊前在外院均反复使用SMZ—CO,呋喃坦啶、氟嗪酸、四环素、红霉素等药,均无疗效。全部病人均反复2次以上尿培养,尿常规等检查均为阴性,其中2例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同时进一步检查排除结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庆市某区女性性服务工作者(FSW)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取二阶段整群抽样法确定调查场所和人数,比较行为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就医模式、安全性行为、梅毒感染率等差异,综合评价该区FSW人群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结果行为干预后,FSW人群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χ2=23.52,P﹤0.005)、性病就医模式正确率(χ2=4.89,P﹤0.05)方面有显著提高;高档场所FSW人群安全性行为率(χ2=4.89,P﹤0.05)明显提高;低档场所FSW人群安全套使用率(χ2=2.69,P﹥0.1)无明显变化;梅毒感染率无根本变化(χ2=0.84,P﹥0.25)。结论该区FSW人群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显著,但低档场所FSW人群安全性行为率仍然很低,需要加强对低档场所FSW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易先国  喻珊  黄洪云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98-1298
目的了解学校餐饮具卫生状况,预防食物中毒,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方法对涪陵区2008年城区内105所中小学、85所托幼机构抽检的餐具共计1260件进行检测与评价,并对检测评价结果作分析。结果城区学校的饮具卫生合格率(68.31%)与农村学校的食品合格率(54.8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9.56,P〈0.05),中小学校学校的饮具卫生合格率(67.88%)与幼儿园饮具卫生合格率(53.17%)相比,差异显著性(χ2=26.67,P〈0.05)。结论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对卫生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有监管措施,从而使农村学校餐傲具卫生合格率比城区较低,托幼机构餐饮具卫生合格率比中小学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患者强化干预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比较法,比较强化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性行为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生存状态等差异;分组比较强化干预在发病后生存率、CD4+T淋巴细胞恢复率的差异。结果强化干预显著增加了艾滋病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1/43,干预后38/42,χ2=66.49,P<0.005)、安全性行为率(干预前0/40,干预后36/39,χ2=67.84,P<0.005)、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干预前10/43,干预后42/42,χ2=52.69,P<0.005),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干预前34/43,干预后41/43,χ2=5.11,P<0.05),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病后生存率(干预组32/33,非干预组10/19,χ2=15.26,P<0.005)和CD4+T淋巴细胞恢复率(干预组29/33,非干预组0/19,χ2=37.75,P<0.005),降低了二代感染率(干预组0/33,非干预组5/19,χ2=9.61,P<0.005)。结论通过强化干预,该区艾滋病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增加、高危行为明显减少以阻断二代感染、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病人生存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增强了抗病毒治疗效果,延长了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7.
西沙必利致尿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例1,男,60岁,因便秘2个月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一),腹部(一),考虑便秘为结肠推进性运动不足所致。服西沙必利10mg,3/d,第Zd顺利排出大便,以后大便每dl次,质软。第4d患者出现尿频,常间隔30~40min1次,每次10ml左右,无血尿和尿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B超示双肾、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和前列腺无异常,停用该药后尿频逐渐缓解。半个月后患者因便秘再次服用西沙必利,尿频再次出现,停用该药,尿频消失。例2,女,22岁,因中上腹饱胀,纳差半年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一),腹平软,中上腹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此类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采用面对面方式对在重庆市涪陵区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1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1.4%;86.4%的暗娼人群有性病相关症状,大部分未及时治疗。对暗娼人群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外,其余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结论应根据该人群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