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患者骨髓组织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5例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血常规、骨髓常规检查及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10例,血红蛋白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9例,三系减少4例,出现异形淋巴细胞16例;骨髓组织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多,占3%-22%,其中正常组织细胞25例、淋巴样细胞7例、单核样细胞20例、异常组织细胞3例、吞噬性组织细胞23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90~245。经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但仍有12例可见异型淋巴细胞;10例患者复查骨髓常规,仍有1例组织细胞增多。结论骨髓组织细胞的变化对急性期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参考价值,但要注意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相鉴别。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消失较慢,不能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4岁.患者因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于2009年2月4日来我院血液内科就诊,主诉1周前曾因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在外地就诊后,为退热自行口服泼尼松5 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伴异常表达CD13急性B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学特点,提高诊断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确诊的4例患者的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散点图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特点.结果 急性B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CD13的患者形态学上多数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分化发育的不协调性,且此类细胞均高表达CD34.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髓系抗原的确诊必须依靠免疫学分型,同时该类原始细胞既具有典型B细胞的免疫标志又有髓系细胞的特有标志,具有髓系原始细胞及原始淋巴细胞的双重特点,是形态学误诊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spleen marginedl zone B-celllymphoma SMZL)极为罕见,WHO最新分类中将该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归类于外周B淋巴细胞肿瘤[1].  相似文献   
5.
佟长青  张斌  房胜春  王蕾 《广东医学》2008,29(2):193-19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本病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患者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表达水平,并对部分患者转录本进行动态检测,以观察治疗后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检测其免疫表达异常率和比较治疗效果及与巢式PCR结果进行敏感度比较。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MLL融合基因,观察白血病MLL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MLL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和免疫表型异常的病例,进行化疗。对照MLL基因异常及免疫表达异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41例老年白血病中7例检测到MLL基因,发生率为17.07%,其中MLL-AF64例(24.5%);其中4例缓解,其MLL基因中位数均低于平均值。免疫表达异常在MLL基因中的检出率较无MLL重排发生频率高,为28.8%,发生率较无MLL基因重排高,且临床缓解率低。基因重排及异常表达与缓解率有关。结论 RQ-PCR监测融合基因表达可以有效观察治疗效果,敏感性高,MLL基因重排与白血病分子机制有关。其次免疫表达异常的患者MLL基因重排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临床缓解及疗效差,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佟长青  张斌  房胜春 《临床荟萃》2008,23(6):442-443
例1,男,60岁,主因全身乏力1个月,发热5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疲乏无力,伴鼻塞、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按"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感冒通、头孢拉啶胶囊"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早期容易误诊。我科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诊治5例.在院外或我院首诊时均误诊为血液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口服强的松数日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4岁。主诉全身不适、高热、乏力、食欲不振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四肢皮肤易见出血点、斑。左锁骨上、双侧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下肢未见水肿。实验室检查:第1次W BC 2.7×109/L,PLT 7×109/L,RBC 1.28×1012/L,Hb 41 g/L,N 0.142,L 0.680,单核细胞占0.141,嗜酸细胞占0.007,嗜碱细胞占0.03。此时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减低;细胞分类:粒细胞系统占0.065,成熟淋巴细胞占0.90,有核红细胞占0.035。诊断结果为:此部位造血功能减低,支持再障。由于患者家属口述:1周前在外地门诊就诊当地医师口头交代该患者所患疾病为急性白血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第2天对患者进行换部位取材同时进行外周血常规检验。其结果为:W BC 1.5×109/L,PLT 8×109/L,RBC 2.36×1012/L,Hb78 g/L,N 0.365,L 0.565,单核细胞占0.045,嗜酸细胞占0.006,嗜碱细胞占0.019。此时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减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