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乳腺实体乳头状癌(S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SPC的93例患者共93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手持超声(HHUS)检查,88例完成数字化乳腺摄影(DM)检查,15例补充完成乳腺MRI检查,16例补充完成纤维乳管镜(FDS)检查。对所有病灶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病理检查证实为单纯原位SPC73例,SPC合并微浸润10例。HHUS异常检出率为78.5%(73/93),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型、导管异常型、复合囊肿型。DM异常检出率26.1%(23/88),以肿块影为主要表现。增加MRI检查的15例患者,分类均为BI-RADS4A类及以上,强化曲线以平台型为主。增加FDS检查的16例患者,均提示乳管内占位。结论SPC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病理性溢液,超声检查对SPC的异常检出率远高于DM,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补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PABC)的临床、超声检查、病理特征,评估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12例PABC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分析其超声检查表现、病理结果及分子分型情况,判断患者的预后及临床转归。结果 12例PABC患者均无乳腺癌家族史,均由超声检查首次发现,4例为妊娠期、8例为哺乳期PABC,病变大小平均4.8 cm,范围2.3~7.9 cm,肿块型和非肿块型均占50.00%,肿块型病变中约66.67%具有恶性肿瘤典型特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IDC)为主(91.67%),分子分型以三阴性为主(54.55%)、Her-2(+)次之(27.27%)、Luminal型少见(18.18%)。PABC预后较差,25.00%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PABC发病时期特殊、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易漏诊或误诊,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准确的BI-RADS分类为患者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化疗乳腺癌三维超声像图特征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异质性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单侧单发的未经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31例,术前均行三维自动乳腺超声检查,术后获取异质性评价指标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结果,分析肿瘤三维超声特征(肿瘤部位、肿块最大径、形态、边缘、微钙化、冠状面汇聚征及跳跃征)与异质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未经化疗乳腺癌三维超声特征:形态在PR、ER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最大径在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Her-2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内微钙化在Her-2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汇聚征在PR、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部位、边缘(是否光整)及冠状面跳跃征在PR、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Her-2的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三维超声特征(形态不规则、肿块最大径、肿块内微钙化及冠状面汇聚征)与异质性评价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戴超超  颜红菊  张丽  朱罗茜  包凌云 《浙江医学》2020,42(13):1401-1403
目的探讨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6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60岁及以上(86.10%)>40~59岁(82.54%)>40岁以下(65.09%),两者兼有(100.00%)>肿块型(84.73%)>非肿块型(60.98%),浸润性导管癌(88.28%)>其他病理类型(62.02%)>导管原位癌(56.99%);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低龄、超声特征为非肿块型、病理分型为导管原位癌的患者BI-RADS分类可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与纤维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完成超声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426例,共430个乳房。以病理及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纤维乳管镜及联合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430个乳房中,乳腺导管内病变病理结果阳性187个,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阴性243个。纤维乳管镜的诊断敏感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86.10% vs 61.50%、82.09% vs 78.14%、88.07% vs 74.43%),超声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高于纤维乳管镜(90.95% vs 79.01%、83.94% vs 75.94%)。超声联合纤维乳管镜(其中任一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5.88%、94.92%、100%、97.67%,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论超声联合纤维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管理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目前研究较少,多为个案报道,诊断上容易和其他类型乳房肿瘤混淆,本文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预后,以加强对乳腺分泌型癌的认识。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55岁女性乳腺分泌型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对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术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乳房无痛性肿块半年余,B超提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角状突起;钼靶提示结节影。术前穿刺病理提示乳腺肿瘤上皮呈实性、微囊型、管状排列,细胞内及细胞外可见分泌物、略嗜酸性,巢团状肿瘤细胞内可见纤细血管轴心结构,细胞轻度异型,偶见分裂象,间质纤维增生,局灶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P63部分(+)、SMA(-)、ER部分(+)、Cerb-2(1+)、GCDFP-15部分(+)、S-100(+)、Ki-67 5%~10%(+)、黏液染色(+),据病理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倾向于乳腺分泌型癌。患者要求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所见肿块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尚可,与皮肤和胸肌无粘连。显微镜下肿瘤呈微囊状、管状排列,内含有伊红色分泌物,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最高处达1个/10HPF;免疫组化:ER (+) 约5%~10%,局灶弱(+)、PR(-)、HER-2(-)、 Ki-67(+)2%~5%、P53局灶弱(+)、E-Cadherin(+)、CD117(-) 、S-100(+) 特染:PAS(+)、PAS消化(+)、AB(-),术后予EC方案化疗4次,化疗结束后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随访至2019年3月患者预后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大多数乳腺分泌癌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虽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其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表现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本病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乳腺腺瘤的分类和包括可疑恶性超声表现在内的超声特征,以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超声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28.68±6.53)岁;肿块大小8~50 mm,平均大小(21.53±4.21)mm。共有41例管状腺瘤、3例泌乳腺瘤、1例导管腺瘤,其中28例管状腺瘤和2例泌乳腺瘤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均质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的良性超声特征,13例管状腺瘤和1例泌乳腺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或分叶、不均质或混合回声的可疑恶性超声征象,1例导管腺瘤表现为扩张导管内实性低回声结节伴钙化。结论 乳腺腺瘤大部分表现为与纤维腺瘤类似的良性肿瘤超声特征,约30%有可疑恶性征象,无典型恶性肿瘤征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