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腹水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在我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第1天血清、腹水中IL-6、IL-8、IL-10、TNF-α和LPS浓度.结果 G-组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组(P<0.05),但两组IL-6、IL-8、IL-10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早期检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腹水中LPS、TNF-α水平,早期诊断腹腔感染致MODS患者病原菌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队腹腔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依据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腹腔感染因素,对我科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27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与措施,在初期要做到及时复苏,及时进行防治感染措施,尽早对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做到判断,要及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要避免医源性MODS,必要时采取心理支持。结果 27例重度腹腔感染患者有15例发生了MODS,2例死亡。不存在因护理措施而导致的MODS和MODS患者死亡。结论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腹腔感染所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ICU经常收治的危重病症。腹腔严重感染致MODS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此类患者最关键是要清除和控制引起败血症的炎症介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戴伟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11-112
目的:探讨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96例,发生病房感染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ICU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危险因素多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对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