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可冲洗大便收集器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66例大便失禁的ICU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温水擦拭后涂鞣酸软膏,观察组采用自制可冲洗大便收集器(造口袋加三通接头接负压引流瓶)收集大便法进行肛周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反应2例,均为I度反应;对照组发生皮肤反应19例,其中,Ⅰ度反应14例,Ⅱ度与Ⅲ度分别为4例和1例。两组患者肛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7.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制可冲洗大便收集器引流收集大便,不但能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炎性反应的发生,而且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在早产儿便秘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9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实验组采取腹部抚触按摩排便法,对照组采用开塞露通便法。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第一次排便平均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按摩效果显著。结论腹部按摩法可有效促进早产儿排便,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ICU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ICU),是应用现代的监测及干预性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监护,并通过对危重病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最终提高病人生存率。ICU病房是具有现代化设备,功能齐全的病房,它拥有受过专门训练和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完备的病理生理监测和抢救设施,严格的科学管理。ICU三要素: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先进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和可以应用先进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院ICU经过十多年不断的努力,已在重症患者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攻克了许多医疗难关,对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雪影  李振中 《护理研究》2010,(5):1171-117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将114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对照组使用面罩雾化,观察两组使用7d后的体温、痰量、痰细菌培养情况、因氧源缺失造成病人缺氧的次数以及胸部X线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缺氧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雾化装置的使用能提高气管插管病人雾化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病人的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留置桡动脉穿刺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最佳操作方法.方法:制定留置桡动脉穿刺管双人操作法的操作规程,并于2010年12月开始对本病区500例患者实施双人配合行桡动脉穿刺留置法.结果:按此双人操作法进行规范操作,所有患者在此过程中无1例出现在将留置针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时因为按压不好引起外套管喷血,也没有在固定好前外套管意外脱管,所有测压管均无血迹残留,也没有发生测压前端管压迫皮肤引起皮肤破损,反而显示整个操作流程更流畅,操作时间更短,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危重患者留置桡动脉穿刺管双人操作法在临床应用中不仅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利于临床带教的开展、便于病情观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完全能够达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将114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对照组使用面罩雾化,观察两组使用7 d后的体温、痰量、痰细菌培养情况、因氧源缺失造成病人缺氧的次数以及胸部X线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缺氧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雾化装置的使用能提高气管插管病人雾化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病人的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手术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4年实施ECMO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化护理程序抢救;将2009-2011年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相关指标及团队满意度。结果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护理团队在成员到位时间、开始抢救、物品准备、管道预充、置管完成时间以及团队流程满意度提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实施,能够帮助护士规范护理操作,提升操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630例留置颈内静脉穿刺管的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试验组在采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即将透明敷料改为型号9546 HP的3M透明敷贴,并将长约6~7 cm的外露导管以"∩字"形向近心端弯曲,同时自带夹移至远端,然后用修剪好的3M胶带将外露的2~3 cm导管的及导管分叉支架妥当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固定法对ICU危重患者留置颈内静脉穿刺管,是一种理想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肝移植手术复杂、创面大、操作时间长,术后常规留置双套管将积血、积液引至体外达到引流的目的和防止术后腹腔和切口感染,如果术后引流不畅将导致严重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所以术后对双套管严密的监测及有效护理是保证肝移植手术成功和术后顺利康复的前提。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12月共76例肝移植术后留置双套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患者76例,观察组38例,采用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管理.结果 标准规范的加温湿化管理、口咽部管理、气管套管管理、插管操作、无菌操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满意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术后气道患者呼吸道的有效性和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人工气道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