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与治疗张金山①王艳萍徐亚峰综述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  相似文献   
2.
脊椎、骨盆肿瘤的术前栓塞为外科手术解决术中失血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本组9例共接受术前栓塞10次。病种有:软骨肉瘤、骨肉瘤、转移瘤、骨巨细胞瘤等。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和钢丝圈。以术中失血量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染色均较栓塞前减少75%以上。9例术中失血量在800 ̄2800ml之间,平均术中失血1800ml;未经栓塞治疗的病例术中失血多在3500ml,多者可达15000ml,且手术成  相似文献   
3.
内支架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膨胀性金属内支架(expandable metallicstents)是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后为解决术后狭窄或急性闭塞而发展起来的新的介入放射学技术,随着新技术、新器具的不断发展,如何选择合适的可膨性金属内支架和技术在治疗中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可膨性金属内支架的种类、特点、适应证及疗效进行了评价。希望为可膨性金属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一、历史与现状首次早在1969年 Dotter 将不锈钢圈(CoilSprings)置于犬的股动脉内,第一次展示了支架对血管病变治疗的可能性。1983~1984年间,  相似文献   
4.
骨旁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旁脂肪瘤1例徐亚峰骨旁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男,40岁。主诉:右小腿上端外侧肿块1月余,无疼痛、肿胀感。检查:肿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表面欠光滑。X线平片示右腓骨上段骨旁6cm×2.2cm阴影,...  相似文献   
5.
CT技术开始在医院的影像诊断中发挥作用已经有很多年了,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临床作用也在不断提高。根据X线CT的技术发展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非滑环CT、滑环CT、螺旋CT、多排螺旋CT,不久,还会有平板探测器的X线束CT问世。但是,对于临床功能而言,每一项新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则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只是量的积累,有的则形成质的飞跃。而我们可以从使用性能的角度来看CT的技术发展。性能要求导向技术发展对医院而言,CT使用性能的要求主要是:检查速度、图像质量、解析处理能力。这三方面是临床性能的根本保证。当然,也会考虑到软件的…  相似文献   
6.
脊柱、骨盆肿瘤的术前栓塞为外科手术解决术中失血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本组9例共接受术前栓塞10次。病种有:软骨肉瘤、骨肉瘤、转移瘤、骨巨细胞瘤等。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和钢丝圈。以术中失血量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染色均较栓塞前减少75%以上。9例术中失血量在800~2800ml之间,平均术中失血1800ml;未经栓塞治疗的病例术中失血多在3500ml,多者可达15000ml,且手术成功率不高。本研究表明,脊柱、骨盆肿瘤术前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总结10例经眉弓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完善准备工作;术后指导体位及活动,做好呼吸道管理,注意病情观察,加强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注重出院指导。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尿崩症5例、皮下积液1例,经治疗均痊愈;术后复查MRI,显示垂体瘤8例全切、2例大部切除,6例视野缺损中4例完全恢复、2例有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