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基于人本视角的SHEL安全管理模型在CT室护理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CT室于2015年4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基于人本视角的SHEL护理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比较应用前(2015年1月至3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至9月)护理安全管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应用后病例组的安全度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病例组(P<0.05),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不安全事件相关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应用前病例组(均P<0.05)。结论基于人本视角的SHEL安全管理模型在CT室护理中的构建及应用,可提高CT室检查患者安全度,降低CT室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及护理不安全事件相关投诉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宣教、心理干预、注射部位选择、安全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成功率、患者依从性、对比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患者依从性良好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图像质量达标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各个阶段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东慧 《吉林医学》2014,(19):236-238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措施的干预方法,提高CT增强扫描图像的高质量成像效果,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挥CT增强扫描中护理干预的有效作用。方法:对1 02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480)行常规护理,试验组(n=540)在CT增强药物注射前后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检查全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试验组为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实施CT增强检查前、中、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是CT增强扫描成功进行的关键;同时患者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图像质量,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  相似文献   
4.
徐东慧 《吉林医学》2012,33(4):839-840
目的:研究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护理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观察并去除所有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3例出现静脉危象,及时发现处理后恢复正常,均伤口愈合好、外形满意,活动功能满意。结论:密切监测皮瓣的血运情况,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及患肢功能恢复重要的护理工作;患者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皮瓣的血运;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对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行精细护理干预,对其图像采集成功率和生理指标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156例,其中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者104例,将其作为观察组;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采集图像成功率、心率波动情况、不同心率波动采集图像成功率、患者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图像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率波动频率<10次/min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率波动频率≥10次/min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Ⅰ类患者心率波动频率<10次/min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Ⅰ类患者心率波动频率≥10次/min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图像采集质量,降低心率波动频率,增加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放射科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行MRI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76例为对象.按照患者检查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屏气有效率、检查完成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为(23.25±6.3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8.67±7.63)min的平均检查时间(t=4.275,P<0.05).观察组屏气有效率、一次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1.91%(80/88)、92.05%(81/88)、88.64%(78/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294、4.051、4.78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11/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22/8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x2=5.500,P<0.05).结论 为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提供循证护理,可以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者屏气有效率、一次检查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患者检查后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