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龙道林  曾杰  邓鹏翅  江华  彭瑾   《四川医学》2023,44(5):449-455
目的 应用以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建立多发伤患者微循环损伤程度的预测模型,从而达到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及早精准治疗的目的。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2h内采集血清样本,经预处理后采集HNMR数据。根据休克指数(SI)将多发伤患者分为A组(SI≥1.5)和B组(1.5>SI≥1),利用MestReNova软件提取两组的HNMR数据,再利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合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找出能够区分两组的代谢物及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A组共纳入20例,B组共纳入10例。与B组比较,A组的烟酰胺、L-5-羟色氨酸、3-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甲醛、烟尿酸、L-犬尿氨酸、N-甲基烟酰胺、烟酸、5-羟基吲哚、伞形花序酮、N-乙酰血清素、N-氧代烟酰胺、肌苷水平升高;L-乙酰肉碱水平降低(P<0.05)。通路富集分析得出色氨酸代谢及烟酸和烟碱胺代谢途径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色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最大(影响因子=0.29)。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检测不同休克指数多发伤患者血清,找到了组间的代谢差异,为今后使用其他更方便的样本建立多发伤患者微循环损伤程度的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未来还需要对更大的样本量进行定量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职业人群冠心病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地区的7个市辖区和1个县的河务单位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河务局职工1582人,职工性别男女比例为1.49∶1,以40~65岁为主,占5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9.1%,工人占69.3%。冠心病患者136例,患病率为8.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65岁(OR=1.317)、吸烟(OR=1.783)、肥胖(OR=2.204)、高血压(OR=1.963)、糖尿病(OR=2.561)、高脂血症(OR=2.841)、冠心病家族史(OR=3.672)的河务局职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更高。结论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地区职工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有必要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手段来增强职工对冠心病的认知和预防,尤其需注重生活方式的指导及规范的健康管理,进一步降低该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结合"角色扮演"活动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士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7年1-6月,便利抽样法发选择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NICU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12名护士成立巴林特小组,共开展12次巴林特小组结合"角色扮演"活动。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NBS)在活动前后对护士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活动后,NICU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总分及时间与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S量表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及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均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结合"角色扮演"活动,可有效减轻N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用药特点与合理性,探讨其药学监护重点。方法:随机抽取某院AECOPD病历76份,统计分析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76例AECOPD患者中,98.7%的患者使用了平喘药物,氨茶碱注射液的使用频率最高,占96.05%,大部分患者联合应用2种甚至3种平喘药物。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最多为异帕米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达25%以上;抗真菌药中使用最多为氟康唑,达13%。祛痰药中使用最多的为氨溴索,占73.68%。临床治疗有效65例,有效率为85.5%;11例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占14.5%;用药合理63例,占82.9%,不合理13例,占17.1%。结论:AECOPD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平喘药、抗菌药和祛痰药,药物应用基本合理,药师应对平喘药和抗菌药实施重点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长江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后,自然生态发生变化,流行性出血热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在库区设立监测点,对生态及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1-2011年对库区调查发现,库区平均鼠密度为1.40%,鼠平均带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为3.10%,人群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0.82%;监测点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0.09/10万,高于非监测区发病率(0.04/10万)。结论库区生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落实了灭鼠等防制措施,流行性出血热仍处于非流行期,该病对库区人群健康未产生较大影响,但仍需继续对库区生态与流行性出血热进行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措施,确保库区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8.
镉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由于镉的生物半衰期非常长,难以降解,影响人们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镉的来源有2个,一是来自矿产中,二是来自化学品的混合物中。因肾脏具有重吸收和积累二价金属的能力,是作为镉中毒的第一个靶器官,因此,研究其毒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镉的理化性质、污染途径、镉染毒的病理变化、镉的毒作用机制、镉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培训过的照料者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纳入112例脑卒中伴中重度吞咽困难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到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6例,训练30d;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各进行一次评估,参照疗效评价标;住对本研究的疗效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留置胃管的病例数作比较。[结果]两组的吞咽困难程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d的干预,训练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组留置胃管的病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培训过的照料者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疗效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