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歼击机飞行员受过载作用对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及其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155名歼击机飞行员和127名地方人员颈椎异常发生率和各类颈椎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歼击机飞行员颈椎异常发生率与地方人员有非常显著差异,各类X线表现:椎体不稳、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有非常显著差异,项韧带钙化、生理曲度异常有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性过载作用可致颈椎退变加剧.  相似文献   
2.
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心肌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使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受损心肌细胞由疤痕组织代替,未受损的心肌细胞肥大以部分代偿失去的心功能,由此导致心肌重构与心室重塑,终将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介入、手术等治疗虽然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使闭塞血管再通,却不能替代坏死心肌.心脏移植由于受供体来源、排斥反应及高昂费用限制,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wartz鞘、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在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44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的右前房室旁路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2 ̄57岁(平均20.1±6.8)。显性旁路34例,隐匿旁路10例,8例院外射频消融失败,4例6个月内复发。心动过速史1 ̄20年。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有效预防发作。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后,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R0Swartz鞘管支持下,将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于右房上部塑型为倒“U”字形,使用旋转导管、适当增减导管弯度和推送导管三种力量,在三尖瓣环处移动标测确定消融靶点,以30 ̄50W的功率消融房室旁路。结果:44例患者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右前游离壁。所有患者消融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出现。平均手术时间61.3±22.6min,X光曝光时间22.4±8.6min。随访8个月~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中Swartz鞘支持下应用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能提高消融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腋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或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而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50例,采用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行起搏电极植入,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常规随访。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腋静脉穿刺,共植入起搏电极95根。手术期间未发生血胸、气胸、植入电极操作不顺等情况。随访时间(9.3±3.1)个月,所有患者的起搏参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初步研究证实了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彭文华 《解剖学杂志》2020,43(4):351-352
正3D数字解剖学系统(以下简称"数字人")是以人体的CT/MRI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的三维动态交互式解剖模型,在国内医学院校的迅速推广促进了解剖学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随着老挝留学生人数增加,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本校必须面对的挑战。由于教育背景不同,老挝留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具备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思想独立、乐于实践,对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适  相似文献   
7.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23例,持续性5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构建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若术中心房颤动不终止,则继续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如心房颤动仍未终止,遂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至窦性心律.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10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9个月,2例复发房颤,2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短至中期随访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3例,死亡27例,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死亡27例,病死率4.3%,年龄51~91岁,(69±18)岁。三支病变16例.二支病变10例.单支病变1例。合并陈旧心肌梗死1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9例,肾功能损害4例,陈旧性脑梗死6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9例,无复流6例,心脏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2例,穿刺处出血致休克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死亡原因有多种,心源性休克、无复流为主要死亡原因。高龄、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可能为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间57例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术后均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100mg终身,氯吡格雷75mg12个月。A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18h;B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5μg·kg-1·min-1维持18h。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3组均无卒中、消化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3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与低冲击剂量(10μg/kg静注)相比,高冲击剂量(25μg/kg静注)应用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大规模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程度的影响。方法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B组(21例)口服辛伐他汀4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水平,随访12周和24周,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24周和48周。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和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和24周时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作用更明显(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随访48周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以B组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且以大剂量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