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估透明质酸钠联合消炎镇痛液注射疗法对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活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每周注射1次,20 mg/次,5次为1个疗程,并在第1,3,5周注射时同时用1%利多卡因、曲安耐德20 mg及VitB120.5 mg进行关节周围的痛点注射。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达80.2%,且症状改善迅速。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联合消炎镇痛液注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特别对症状较重的患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而起效迅速的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注入胶原酶溶盘术(盘外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胶原酶组(观察组):行患侧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胶原酶溶盘术;曲安萘德组(对照组):行患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注入利多卡因、曲安萘德混合液,1次/周,3次为一疗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0.6±4.7)个月(3~15个月),观察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达93.7%,对照组为7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与常规硬膜外腔注射疗法比较优良率明显提高,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注入胶原酶溶盘术(盘外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胶原酶组(观察组):行患侧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法胶原酶溶盘术;曲安萘德组(对照组):行患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注入利多卡因、曲安萘德混合液,1次/周,3次为一疗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评价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0.6±4.7)个月(3~15个月),观察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达93.7%,对照组为7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间孔后入路改良穿刺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与常规硬膜外腔注射疗法比较优良率明显提高,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吗丁布溶液:同Ⅰ组丁布溶液+0.005%吗啡;均采用Graseby3300型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持续量+PCA)给药。结果:Ⅰ组和Ⅱ组首20h镇痛用药量分别为21.7±6.1ml(丁丙诺啡0.33±0.09mg)和19.5±5.7ml(丁丙诺啡0.30±0.09mg、吗啡1.0±0.29mg),VAS评级为1.2±0.5和1.0±0.3分。二组呕吐并发症分别为1.3%和2.5%,无呼吸抑制或瘙痒情况。结论:本配伍PCEA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在国外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以及慢性疼痛治疗。与肌注镇痛药比较,其镇痛血药浓度较为稳定,使用操作简单,镇痛及时,副作用少。国外静脉PCA常用吗啡或哌替啶,我院采用芬太尼与氟哌啶复合液,使用澳大利亚生产的一次性病人自控镇痛注射器泵,应用于术后病人的镇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按需镇痛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于1993年4月~1994年5月行术后按需镇痛88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镇痛方法 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和0.15%地卡因合剂,要求阻滞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