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经CT证实小脑出血病例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50岁以下8例,51-60岁12例,71-80岁6例.81-90岁4例。就诊时血压大于140/90mm Hg者28例。其中误诊为眩晕综合征8例,误诊至更正诊断间隔时间12h-2d.因误诊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死亡3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额前叶皮质神经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生长,增加神经元胞体面积及直径,提高神经元存活率。用Nissle染色法分析证明,氦氖激光照射能明显增加神经元内氏体的含量。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生长发育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7日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用Y型迷宫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取左脑进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与HIBD组和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相比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提高,BDNF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35.67±4.32)个/视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提高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神经元微管结合蛋(MAP2)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以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其照射,于培养后14d神经元生长旺盛时期取出各组培养皿内盖玻片进行MAP2免疫学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拍照计数,与其他对照组比较,观察激光照射对神经元微管结合蛋白(MAP2)表达的影响。 结果将氦-氖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表达细胞轮廓清晰,照射后阳性表达MAP2的培养神经元数目为(15.85±2.79)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56)个/高倍视野]的数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MA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1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5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能力、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黏度明显改善(P<0.01),血清SOD活力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BDNF含量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冰张新梅  张顺清 《医学信息》2007,20(11):1031-1033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在主动脉夹层早期应用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即选择主动脉夹层60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随访3年,总结分析美托洛尔对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3年存活率95%,对照组3年存活率76.2%。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GEFS+)的临床表型,并分析有无钠通道α1亚单位基因(SCN1A)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选取符合条件的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结果该家系临床表型包括热性惊厥(FS)、热性惊厥附加症(FS+)伴失神发作,通过PCR对所有SCN1A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扩增,所有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测序结果与基因组序列相对比,均未发现碱基改变。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是一种复杂综合征,具有表型异质性,在本家系中未发现SCN1A基因的突变,表明GEFS+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头部运动功能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58例,随机分常规组(120例)、照射组(118例)、对照组(1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照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发病后72h开始进行氦氖激光和红光头部运动功能区照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液流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照射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常规组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照射组低切全血黏度为(6.41±0.58)mpa?s,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常规组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照射组的TG、LDL-C和Hcy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照射组TC含量为(4.20±0.18)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照射组BI指数显示,生活独立和轻度依赖分别为27例和48例,显著优于常规组的18例和35例,以及对照组的20例和32例。 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头部功能区照射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临床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苏木精-伊红、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减轻,胞体内Nissl体丢失较少,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24.06±3.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苏木精-伊红、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减轻,胞体内Nissl体丢失较少,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24.06&;#177;3.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