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作为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靖华  贾民  陈友兰 《现代医学》2002,30(3):184-18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食管癌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于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7、14d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食管癌术后7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d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组病人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3.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其致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有人认为多数为细菌感染所致,但也有人认为,前列腺内尿液返流为不容忽视的原因。本人综合分析上述原因,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同时采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及安定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慢性前列腺炎32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55岁。所有病人均有尿频、排尿不适、排尿困难、下腹及腰骶、会阴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病程6个月~10年。所有病人均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卵磷质小体均减少(低于50%),白细胞()~(),细菌培…  相似文献   
4.
会厌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患者大多因咽部异物感就诊或体检时发现.如囊肿继发感染可表现为喉部疼痛,可出现咳嗽或声音改变,严重者可致喉阻塞.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常规器械切除、高频电刀、微波、激光、低温等离子刀等.我科常规采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术,虽然术中出血相对上述热器械手术多,但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我们对直径超过1.5 cm的会厌囊肿行囊肿揭盖术,较以往囊肿完整摘除术相比,效果更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并初步比较地塞米松圆窗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先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加完全弗氏佐剂在豚鼠背部多点皮内注射,2周后用KLH加不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同日通过手术将浸满KLH的小块明胶海绵置于圆窗上制作免疫诱导的内耳病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渗透泵(同时设PBS对照组)圆窗给药,以腹腔注射全身给药治疗免疫性内耳病,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①动物模型ABR听阈:6只对照组豚鼠无明显听力损失,39只实验组豚鼠听力损失在10 dB以上的有22只;②治疗效果比较:17只听力损失≥15 dB的豚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圆窗局部给药6只动物,治疗全部有效,ABR听阈平均下降13.3 dB;全身给药6只动物,4只有效,ABR听阈平均下降13.7 dB;PBS组全部无效。结论KLH经圆窗诱导的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成功率较高;地塞米松跨圆窗给药的有效性不亚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早期实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TPN)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TPN,入院2-3d给予肠外营养(PN),2-8d后给予肠内营养(EN)+PN,5d后给予EN。对照组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EN采用混合奶,经胃管给予。观察第1、7、14、21天2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第1、7、14、2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21天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行TPN能逐渐满足机体所需能量及氮的需求,通过较短时间肠外、肠内给予营养的过渡,并尽早实行EN更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TPN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能逐渐改变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8.
陈英武  张靖华  平金良  徐炜  顾栋桦 《浙江医学》2011,33(10):1439-1440
目的探讨E-cadherin、FAK的表达在声门上型喉癌早期淋巴结转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活检组织中E-cadherin、FAK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肿瘤分化程度及局部肿瘤分期选择性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治疗,然后分析E-cadherin、FA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N1-3患者18例,术后淋巴结转移15例,无转移3例。cN0患者12例,其中6例E-cadherin低表达、FAK中高表达,且分化程度为中或低分化,行双侧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Ⅱ~Ⅳ区),后经病理检查证实3例有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未行淋巴结清扫的6例cN0患者中1例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行淋巴结清扫的6例cN0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转移与否与E-cadherin、FAK的表达相关,利用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分期及E-cadherin、FAK的检测可指导声门上型喉癌选择性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何斌  贾民  赵亮  张靖华 《现代医学》2003,31(4):250-251
目的 探讨肺内周围型球形病变的诊治措施,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 总结分析68例肺内周围型球形病变的诊治特点。结果 肺内周围型球形病变以恶性肿瘤占首位,约占63%,误诊率达28%。结论 肺内周围型球形病变的确诊非常困难,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胸外科微创技术以达到确诊、治疗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