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髋关节翻修术失败原因以及与失败相关的手术技术、假体材料和患者相关易感因素对于不同失败原因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2008年6月30例髋关节翻修术失败(26例为初次翻修术失败,4例为再次翻修术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为单侧病例.患者初次置换平均年龄49岁(25~68岁),初次翻修平均年龄53岁(27~72岁),平均间隔时间43.8个月(0~156个月).对比分析髋关节翻修术与初次置换的失败原因,同时对初次翻修年龄以及翻修失败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再次翻修或假体取出作为终止点,30例翻修术失败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22例(73.3%)、感染性松动4例(13.3%)、假体周围骨折3例(其中1例合并假体柄断裂)(10.0%)以及假体不稳定1例(3.3%).患者行最后一次翻修或假体取出平均年龄58岁(38~77岁),距离上一次翻修平均间隔78.8个月(1~216个月).初次翻修时高龄组(60岁以上,n=12)翻修失败时间显著低于低龄组(60岁以下,n=18)(P<0.01).结论 未能获得翻修假体的有效固定与感染复发是全髋关节翻修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关节重建理念的局限与手术技术的缺陷是导致翻修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接受清创术、一期翻修术、二期翻修术及旷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3年6月至2008年6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4~80岁,平均55.8岁.术前诊断感染的方法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窦道分泌物及关节穿刺液培养.行保留假体的清创术7例,一期翻修术14例,二期翻修术21例,旷置术4例.术后观察伤口外观,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行实验室检查确定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46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29例培养结果 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占感染病原体的首位(3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2%).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9个月,平均61.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2~99分,平均76.5分.清创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率为16.7%,一期翻修术为54.5%,二期翻修术为93.3%,旷置术为100%.二期翻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13.3%,术后脱位率13.3%.11例感染复发,复发时间为感染治疗术后2~127个月,平均39.5个月.其中10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1例、二期翻修术8例、旷置术1例.结论 清创术与一期翻修术的选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术感染控制率高,但有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的风险.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足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多重的手术打击,而且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手术复杂程度的增加,术中血液丢失严重,造成输异体血患者数量增多.为了将术中丢弃的血液利用起来,我院于2000年至今,进行了术中及术后自体回吸收血液技术的应用,至今我科已有1800余名术中患者使用此项技术,使一些患者避免了使用异体血.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假体选择与技术特点.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因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接受THA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30~80岁,平均57.5岁.按骨折后经保守治疗(23例)或内固定治疗(37例)分组.比较两组股骨柄使用类型、髓腔张开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差、股骨头加长长度及旋转中心位置.结果 4l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2~48个月).(1)保守治疗与内固定治疗组骨水泥型柄使用率分别为61%、27%(P<0.05);术前患侧股骨髓腔张开指数分别为2.62±0.85、3.23±0.68(P<0.05);Barnett指数分别为0.40±0.15、0.48±0.08(P<0.05);股骨距平均长度为(0.9±0.6)cm;(2)53%的患者术前髋臼侧骨质疏松等级患侧大于健侧;术后Delce 1、2、3区出现透光线的患者分别占33%、15%及17%(P<0.05);(3)术前、术后平均肢体长度差分别为(21.8±13.0)mm、(1.5±6.7)mm,股骨头平均加长(5.4±2.2)mm.结论 经内崮定治疗后的患者骨质及形态优于经保守治疗者.内固定组股骨柄易被置于内翻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易发生过度磨锉,导致髋臼安置上移.骨折后瘢痕组织弹性差,易过度松解而不得不使用加长股骨头颈,因此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的程序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接受清创术、一期翻修术、二期翻修术及旷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3年6月至2008年6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4~80岁,平均55.8岁.术前诊断感染的方法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窦道分泌物及关节穿刺液培养.行保留假体的清创术7例,一期翻修术14例,二期翻修术21例,旷置术4例.术后观察伤口外观,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行实验室检查确定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46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29例培养结果 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占感染病原体的首位(3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2%).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9个月,平均61.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2~99分,平均76.5分.清创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率为16.7%,一期翻修术为54.5%,二期翻修术为93.3%,旷置术为100%.二期翻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13.3%,术后脱位率13.3%.11例感染复发,复发时间为感染治疗术后2~127个月,平均39.5个月.其中10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1例、二期翻修术8例、旷置术1例.结论 清创术与一期翻修术的选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术感染控制率高,但有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的风险.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足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327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27例人工髋关节初次翻修手术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记录.结果 以髋关节翻修术作为终止点,共分析327例行初次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资料,具体失败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226/327,69.1%)、感染(52/327,15.9%)、假体周围骨折(22/327,6.7%)、假体不稳定(17/327,5.2%)、假体柄断裂(5/327,1.5%)、髋臼内衬脱落(5/327,1.5%).结论 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是初次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机制,手术适应证和假体选择不当以及外科理念及技术局限是造成失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