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风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常常危害小儿生命,孙一奎、程杏轩、许豫和、王君萃四位新安医家对惊风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多有建树,率先提出"惊风非惊"之说,革除惊风妄名之弊,指明惊风之误,痛斥滥药之非,创立"小儿烧针法"。新安医家不泥前贤旧说,阐述理论新知的学术创新精神,正是对"发群贤未有之论,破千古未决之疑"古老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五汁饮为《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后期热灼津伤的经典古方.根据时下国民饮食的特点,肺胃阴伤的现象屡见不鲜,五汁饮以其取材方便、滋而不腻、作用温和而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力从中医古方中寻求方法,探索五汁饮利用药食同源之鲜品在治疗中独特的功效,以期为研发饮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情况与临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方式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例患者中15例适度规律用药,其中11例单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4例使用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ICS,LABA);15例中14例达到完全控制;文化程度与临床控制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激素的原因包括医患双方2方面的因素。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情况不合理,达到临床控制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哮喘患者及医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哮病急性期脾虚的重要性及其证候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各证型中的构成比及脾虚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6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寒哮、热哮、浊哮三型)所占比例,并进行中医证候学特点分析。结果:上述三型(寒哮、热哮、浊哮)其中将其分成三组病人,脾虚在三组的发生比例分别为57.7%、46.4%、73.1%。在咳嗽咳痰、咳痰量、活动后喘憋、口干、口黏、胃纳情况、腹胀、体倦乏力、恶心呕吐、少气懒言、舌体胖或边有齿痕等方面三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饮水、大便性状、咳痰性状方面三组资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例136例,其中脾虚患者77例,占56.6%;脾虚在哮病急性期的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提示应常规给予补气健脾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营卫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10.
医案是医家临床诊治疾病的真实记载,其直接反映了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与学术思想。地处江南一隅的新安地区(即今之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诸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新安医学[1],其医籍以医案宏富著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