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结核病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在肺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同时,肺外结核也随着增多,由于其发病与相关器官相似,极易误诊,常常使患者病情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肺外结核包括多系统、多脏器、多部位、多种类型的结核病变。而肠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本文对2005年1月-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及时发现和处理自发性气胸病人,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方法 通过收集到的37例自发性气胸病例,发现和分析其发病诱因、肺部病变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7例中有发病诱因者30例、突发型7例、肺部有病变者:合并肺结核16例、慢性支气管炙或肺气肿者2例、肺部感染3例、哮喘1例、感冒2例。其临床治疗方法有局部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和手术治疗等,治愈率为100%,无1例死亡。结论 及时发现和采取规范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治愈自发性气胸的关键,对待此类病人要具有高度负责心、同情心和熟练的操作技巧,使病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3.
句红萍  吴雪芹  黄长虹  张伟  张涛 《临床荟萃》2004,19(16):904-905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3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原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6 4例采用无创面罩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 ;观察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无创氧饱和度 (SaO2 )、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SaO2 、FEV1均有提高及改善 (P <0 .0 5 ) ,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提高更显著 ,两组治疗前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治疗后大多数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36例肺结核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检测单纯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和轻度的高胰岛素血症,且有高峰后移现象。认为肺结核患者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常规检测其OGTT、胰岛素可早期发现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并及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荷兰的Sengers等曾报道先天性白内障、肥厚性心肌病、线粒体肌病可合并与运动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病症。并于1975年首先报道了3个不相关家族中7例患此种疾患的病人。而后他们进一步观察并详细分析此7例和另2例病人的生物化学和超微结构缺陷。结果表明无其他生物化学缺陷,提出了这些病人伴有的乳酸性酸中毒可能是乳酸代谢方面原发性缺陷的设想。迄今有关这种联系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报道了3个冰岛人家族中6例患此疾患的病人。本文病例最初都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后出现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临床检查发现这6例病人中有4例证实为肥  相似文献   
6.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一组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临床上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及非系统性眩晕(亦称头晕),病因复杂,以耳源性、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等多  相似文献   
7.
肾阳虚衰可致阴寒内盛,肾阴亏虚又可致内热之证。此二证多发于年老体衰者,或大病久病之后,系肾中精气受损,阴阳失其平秘所致。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以及张介宾云:“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临证应辨清虚实真假,立方遣药又当灵活变通。笔者就肾虚寒热的辨治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 Takayasu 氏病或大动脉炎综合征。大动脉及其分枝均可受累,以主动脉弓分出的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无脉症,可出现因主动脉弓综合征引起的颈动脉区、锁骨下动脉区以及腹部大动脉缺血引起的缺血症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首发症状表现为脑梗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尚属少见,本文报告3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求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采用必可酮吸入加乌体林斯肌注。结果:30例支气管哮喘者26例治疗一年停药,4例治疗15个月停药,停药后病情稳定,未出现反跳现象。结论:必可酮加乌体林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