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与癌基因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1、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癌Ⅰ,Ⅱ,Ⅲ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2.5%;71.8%,80.8%;46.7%,83.3%。在Tis-T1期,T2~4期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1.6%,83.3%,73.3%,30.0%。结论:P21与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的细胞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Tissu Disease,NCTD)是一种有类似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又不能单独明确诊断为其中某一种的疾病,临床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探讨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方法本文对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抖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聚合物类材料、陶瓷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分析了这些材料的优缺点,并对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甚多,进展也很快,但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材料,还有很多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与癌基因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1、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癌Ⅰ,Ⅱ,Ⅲ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2.5%;71.8%,80.8%;46.7%,83.3%。在Tis-T1期,T2~4期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1.6%,83.3%,73.3%,30.0%。结论:P21与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的细胞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改革医学实践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场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是基础,而实践技能的掌握,取决于临床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职业训练的重要阶段,是课堂教学黄入临床实践的新阶段,是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胃癌大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胃癌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VIP组、VIP受体拮抗剂组、模型组、隔姜灸4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VIP组和VIP受体拮抗剂组分别每日皮下注射VIP或VIP受体拮抗剂0.1 μg/mL,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隔姜灸组隔姜灸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等穴位,3周后检测胃癌VIP、IL-10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胃腺癌组织中VIP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胃癌组织VIP、IL-10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VIP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出现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相对正常的胃组织中均未见VIP阳性细胞。胃癌组织中均有VIP mRNA表达。VIP治疗组和隔姜灸均能下调VIP mRNA表达,但隔姜灸效果更佳(P<0.01)。结论 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胃癌组织中VIP、IL-10含量及抑制VIP mRNA表达而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1例报告綦振家张宏泉天津铁路中心医院300142患者男,29岁,无职业,1995年12月始出现反复午后发热,伴乏力,夜间盗汗,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咯血、胸痛,曾于外院就诊,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1996年2月2...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司玉玲  张宏泉  庞华 《天津医药》2000,28(12):744-745
对我院1989年以来住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APL)患者29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加化疗的方法治疗,并跟踪随访3年,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89年以来住院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13~53岁,中位年龄34岁。经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检查符合FAB分类中M_3型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诱导治疗:确诊后即口服ATRA 40~120mg/d,其中2例在诱导期间死亡。余27例均在服用ATRA后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