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治的200例院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交接模式,观察组采取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及转运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院内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护士救治能力,提升院内护士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摘 要 难愈性创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糖尿病难愈性创面及其治疗手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药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从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增加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创面瘢痕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难愈性创面愈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不同体层树脂厚度对聚醚醚酮(PEEK)-Crea.lign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 制备5个0.6 mm厚度的PEEK试件,测量PEEK试件的色度值。利用模具在试件上粘接0.1 mm厚度的遮色剂和1.5 mm厚度的体层树脂。将试件的体层厚度依次打磨成1.4、1.2、1.0、0.8、0.6、0.4、0.2、0.0 mm,每次打磨结束后,测量各组色度值。结果 PEEK厚度不变,遮色层厚度为0.1 mm,在1.0~1.4 mm体层厚度范围内,随着体层厚度增加,L*、a*、b*值下降。体层厚度达到0.6 mm之后,相邻组间色差小于1.5 NBS,而非相邻厚度组间色差大于1.5 NBS。PEEK-Crea.lign修复体与PEEK之间的色差均大于1.5 NBS。结论 体层树脂厚度变化会影响PEEK-Crea.lign修复体的颜色。使用A2色系Crea.lign树脂,遮色层厚度为0.1 mm时,0.6 mm体层厚度即可产生足以被临床所接受的PEEK-Crea.lign修复体颜色。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模式在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药学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2年对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医院临床药学实践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注重案例的准备与分析控制,运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案例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带教中不仅使学生熟悉了临床药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与专业兴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大幅提升(P< 0.01)。结论: 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适合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药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量化评估策略下风险管理对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风险管理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检查日前1 d和检查当天,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及情绪变化、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冠状动脉造影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改善其造影前后表现,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药夏枯草是夏枯草属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夏枯草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在中国有很长的药用历史,其药理作用广泛,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献及书籍,主要归纳整理夏枯草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并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概述中药夏枯草的药理作用、夏枯草制剂及其复方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更深入研究夏枯草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蒿所含化学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药理作用广。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于青蒿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经过整理总结阐述青蒿中主要化学成分抗疟、抗肿瘤、抑菌杀虫、抗炎及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抑制脂肪变性等药理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青蒿的合理使用以及临床新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既往史。因"肾癌1年余,乏力1周"于2018年11月13日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1月患者因左股骨骨折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2017年1月2日行左股骨肿瘤穿刺检查,病理:考虑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骨组织尖端见骨转移。后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结肠癌的危险因素出发,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C)向结肠癌(CC)进展的相关基因,针对进展相关预后基因开发CC预测模型,并分析半枝莲干预进展过程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TCGA、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UC-CC”进展的预后差异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对“UC-CC”进展预后差异基因MMP3、CXCL8进行了表达差异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与time-ROC曲线对MMP3、CXCL8进行了预后分析;采用单、多因素Cox回归构建并验证风险评分系统,结合临床信息构建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通过TCMSP、Pubchem、Swiss等数据库,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半枝莲干预进展过程的潜在机制。结果 GSE75214、GSE74602基因集鉴定出UC-CC”进展预后差异基因为MMP3、CXCL8,表达差异分析发现“UC-CC”进展预后差异基因MMP3、CXCL8在CC中低表达,而预后分析发现在CC患者中低表达MMP3、CXCL8预示着更差的生存预后,生存时间可能更短;构建2个基因联合的风险评分系统Risk Score=-0.076×MMP3 (ex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