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后的常见并发症[1],本研究通过对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VAP发生的临床及预后因素,为防治VAP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8名实习护生按学年分组,对照组178名采用传统岗前培训教学,实验组180名在此基础上辅助新型多媒体教学,即通过语音合成播放软件实现PPT教学课件的自动演示讲解,制作护理操作培训系列视频,并实施。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和护生实习结束时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对新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评价、出科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护牛的临床适应能力,增强了护牛护理操作技能,实现了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 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高,近年来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管理中,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超声用于评估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的心、肺功能,但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超声应用不多。目的 探讨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持续机械通气后撤机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感染部位。记录常见预测撤机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MIP)、吸气0.1 s口腔闭合压(P0.1)、SBT后B型尿钠肽(BNP)。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记录患者在SBT前超声检查结果,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E'),计算E/A、E/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面积(LA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部超声指标为肺部超声评分(LUS)。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60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35例,撤机失败组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两组脓毒症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成功组心脏超声指标E'高于撤机失败组,E/E'、LAA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肺部超声指标LUS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E'、LUS、LAA对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51、0.680;当临界值E/E'为8.22、BLUS为15.50分、LAA为22.85 cm2时,灵敏度分别为0.760、0.720、0.560,特异度分别为0.857、0.724、0.829。结论 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前E/E'为8.22、LUS为15.50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实验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复苏输液量及输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疗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穿孔患者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肠穿孔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按入院第3天患者PCT水平分为A组(PCT〈2ng/L,43例)和B组(PCT≥2ng/L,21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细菌学、血清C-反应蛋白(CLIP)水平及肠瘘发生率等。结果B组CRP水平、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肠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χ^2=4.52、χ^2=7.67,均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穿孔患血清PCT水平与病情相关,PCT检测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极为重要[1],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并非易事.一些传统的静态容量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因其受心率、心脏顺应性、心脏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很好地反应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2].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脉搏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等能较好地反应危重患者的容量反应性[3-4],但这些监测指标需要有创操作或者特殊的监测设备获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痰培养确认为MRSA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疗程均为14~21d。在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对临床与微生物学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7%(23/3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微生物学上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46.7%(14/3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10%(3/30),实验室异常事件发生率6.7%(2/30);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实验室异常事件发生率30%(9/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用于MRSA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予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恒速灌注,开始为500 ml·d-1,后逐渐加量至1 000~2 000 ml·d-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4 g水化后自胃管注入,ti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及胃肠道并发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于危重病患者,可减缓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止血、维持水电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有手术指征的及时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18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NSE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45±1.81)、(10.48±1.37)分]均较治疗前[(7.52±1.34)、(7.49±1.38)分]明显改善(P约0.01或P约0.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约0.05);两组患者血清NSE和hs-CRP水平[(18.76±4.68)μg/L、(28.56±6.71)μg/L、(11.68±3.67)mg/L、(17.58±4.11)mg/L]均较治疗前[(35.89±7.52)μg/L、(35.94±8.01)μg/L、(25.64±5.34)mg/L、(25.19±5.62)mg/L]明显下降(P约0.05或P约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约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8,P跃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和hs-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