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短期化疗前后兔腹主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了解化疗药物对血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5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5组,其中4组接受1周期化疗(卡铂100mg/m^2,第1、3、5天;异环磷酰胺1500mg/m^2,第1、3、5天;足叶乙贰100mg/m^2,第l~3天),另1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兔腹主动脉比顺应性(化疗组分为化疗后第2、7、14、21天进行观察)。结果短期化疗前后兔腹主动脉顺应性显著变化,化疗后第14天下降最明显,而第21天则基本恢复。结论短期化疗能够降低兔腹主动脉比顺应性,降低的程度与化疗后时间相关,并具有可逆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 4 6 9例恶性肿瘤患者 ,13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 14 4 8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 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 2 ,CA12 5 ,CA15 3,AFP ,Ferrtin ,free PSA ,PSA ,β HCG及HGH)的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 81.4 5 % ,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 (5 0 .0 0 % )和健康查体组 (2 9.77% ) (P <0 .0 5 )。除胰腺癌之外 ,联合检测对其余 14种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 (P <0 .0 5 )。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普查手段之一 ,尤其对肿瘤高危人群的防癌普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10 8例肺癌患者、4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 14 5例正常人血清中 12种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2 ,CA12 5 ,CA15 3 ,AFP ,ferritin ,free PSA ,PSA ,β HCG及HGH)的水平。 结果 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 83 .3 3 %( 90 / 10 8) ,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 5 2 .0 8% ,2 5 / 48)和健康组 ( 2 8.97% ,42 / 14 5 ) (P <0 .0 0 1) ;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 (P =0 .0 48) ,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5 19) ;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 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41,P =0 .0 18和P =0 .0 0 2 ) ;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 ,与其它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7) ;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 (P <0 .0 0 1) ;联合检测在提高诊断敏感性的同时 (P <0 .0 0 1) ,特异性有所下降 (P <0 .0 0 1)。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 ,鉴别病理类型以及监测疗效均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该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 ,更适合于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化学治疗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治愈性手段,但传统的标准化疗方案治愈率不到40%,在化疗无效的难治性复发性NHL中,15~50%使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遣血干细胞移植(ASCT)可达长期无瘤生存。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的生物治疗模式的出现如单克隆抗体(McAb)及放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对进一步提高NHL的治疗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2004年NCCN在淋巴瘤的治疗指引中,将氟达拉滨和Rituximab作为治疗中低度恶性淋巴瘤的一线药物,把放免靶向治疗Bexxar和Zevalin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介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与肝细胞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74例HCC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22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人体血清TPS和AFP水平。分析TPS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与AFP比较。结果 HCC组TPS血清水平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肝硬化及肝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PS与DB、IB、ALT、AST、γ-GT、LDH以及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数目、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FP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PS与HCC肿瘤侵袭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性显著,因此必须谨慎对待肝病患者血清TPS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d、CNKI、ASCO会议摘要以及WHO官网进行相关文献搜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11日.纳入有关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6个研究包括5篇全文和一篇会议摘要纳入meta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方案与三周方案相比,无论在ORR、PFS、OS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安全性分析中,单周方案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周方案(纳入3篇文献,共356例患者,OR0.16,95%CI0.06~0.43,P〈0.001).同样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单周方案也显著降低.结论多西紫杉醇单周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与三周方案相同,但鉴于单周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老年患者或-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适合单周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准医疗大趋势下,分析医院基因检测医疗活动的特点和问题,探讨规范医院基因检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医院精准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将基因检测集中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目前医院基因检测的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医院基因检测集中化管理的可行性方案。结果医院内基因检测属于医院重要的医疗活动,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活动,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医患认可度高。用发展的眼光看趋势,医院内集中化管理基因检测更安全、管理成本更低,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环节,可建立起基因数据库做科研,综合性价比更高,同时,也是医院规划精准医学领域长远发展的基础。结论医院通过将院内的基因检测活动进行集中化管理,使基因检测临床实践既合理又合规,减少"医疗纠纷"风险,拓展了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为构建精准医学系统工程打下根基,最终,有利于该医院在精准医学新科技浪潮中取得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31I-anti-CD20McAb经瘤内注射后在荷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方法 131I标记物的标记采用IODO-GEN碘化标记;注射标记物后第1、3、7、15天将荷瘤裸鼠SPECT显像后活杀,定标器测量并计算瘤、血等12种器官或组织的%ID/g值,根据MIRD委员会推荐的公式计算肿瘤累积吸收剂量.结果 131I-anti-CD20McAb瘤内注射组的SPECT显像结果优于腹腔注射组和131I-IgG瘤内注射组,该组肿瘤%ID/g值在给药后第1、3和7天分别为后两组的1.4~17倍和1.7~3.7倍,肿瘤累及吸收剂量在给药后第3、7和15天分别为后两组的1.5~2.5倍和6.0~12.6倍.结论 131I-anti-CD20McAb经瘤内途径给药可以使肿瘤获得最高的放射性药物摄取率,为下一步运用该途径进行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治疗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的可行性、操作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选用微创穿刺器械,对31例肝癌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及药盒系统植入。结果:31例(100%)患者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LAK细胞/IL-2联合放射免疫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72例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愈后及γ显像情况,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21例单独应用131I标记的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L3(简称131I-CL3)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第二组33例接受LAK细胞/IL-2静脉注射治疗;第三组18例接受LAK细胞/IL-2联合131I-CL3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治疗。发现:(1)LAK细胞/IL-2和131I-CL3联合应用组,肿瘤局部核素标记抗体浓聚大于131I-CL3组。(2)联合应用LAK细胞/IL-2及131I-CL3治疗组的有效率(CR+PR,50%)明显高于131I-CL3治疗组(238%)及LAK细胞/IL-2治疗组(121%)。说明LAK细胞/IL-2联合应用后可增强放免显像及放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